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18世纪前期,中国在欧洲学者的眼中,是一个令人神往的“理想国度”。18世纪后期,欧洲学者们对中国的好评潮开始“退潮”,逐步认为中国是一个“专制和愚昧”的国家。这一转变缘于(     
A.中西交往的不断深入B.中国闭关政策的推行
C.欧洲民族意识的增强D.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埃及实际上是一个农业国,处在大海和沙漠的包围之中。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古埃及人迫切地渴望着绿色,渴望着绿洲与水源,因此就有了初始的对植物的崇拜情结。这说明古埃及人对植物的崇拜(     
A.是地理与人文环境的产物B.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C.推动了古埃及社会的发展D.促使宗教思想逐渐成熟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公元6世纪,中世纪最权威的拉丁语法手册——普里西安的《基本原理》——在君士坦丁堡写成。凡是读过普里西安著作的人,不但学到了语法传统,还品读到了西塞罗、维吉尔这些名家著作的精彩片段。这可以用来说明(     
A.拉丁语在拜占庭帝国普遍使用B.古罗马文化对区域文化影响深远
C.奥斯曼学者吸收罗马文化精粹D.中世纪文人热衷于市民文学创作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图所示为古代印度佛教经典南传与北传的书写文字。材料可用于说明,古代印度(     

                         
A.文化具有多元性与辐射力B.教育管理系统的混乱
C.国家分裂局面形成的状况D.佛教传播方式的变化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为打击占据罗马西班牙行省的日耳曼人分支汪达尔人,415年,罗马统治者支持另一分支西哥特人迁徙至西班牙。之后,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王国并定居于此,并与当地土著及罗马人接触来往,相互联姻。这说明西哥特人的迁徙(     
A.改变了欧洲的区域族群分布B.解决了罗马帝国的边境压力
C.造成了东西罗马帝国的分裂D.限制了西班牙土著文化的发展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昭通出土了汉代的“蜀郡铁插”、中原地区的博山陶炉,云南昆明出土了五铢钱、中原铜镜等汉代实物。《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了巴蜀商人如卓氏、程氏等冶铁铸器倾销云南。由此可以证实,汉代(     
A.西南地区与中原的经济交往密切B.云南地区的农耕生产十分发达
C.丝绸之路开通推动西南地区开发D.郡县制度在西南地区普遍推行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720—1770年,停泊于广州港内的欧洲商船不断增多,从中国购回茶叶、瓷器和丝绸等。仅1766年,造访广州港的欧洲商船就多达34艘,其中包括21艘英国商船。由此可知,当时(     
A.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B.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C.中国的商品深受欧洲市场欢迎D.中国逐步向英国开放市场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中山装的设计包括雨洋华侨流行的“企领文装”和西装的样式。孙中山先生与裁缝黄隆生合作,将西装衬衣的硬领和传统服装的特点结合,最终设计出了中山装。这说明中山装(     
A.引领当时服饰变革B.融入多种文化元素
C.侧重南洋服装样式D.影响西方服饰发展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亚历山大在远征中,无论他把军队带到哪里,他都以希腊的形式建造希腊城市。在这些希腊人的生活中心,最初的希腊人或马其顿人与当地居民生活在一起。由此可见,亚历山大远征(     
A.稳固了帝国的统治秩序B.推动了不同文化的碰撞
C.助力希腊文化远播亚非D.丰富了国家治理的内涵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早期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后,将原住民的传统宗教视为“野蛮”和“异端”,强迫原住民改信基督教;强迫原住民舍弃自己的母语,只允许其学习并使用欧洲语言。此举旨在(     
A.传播欧洲先进文明B.消灭美洲土著文化
C.淡化美洲民族意识D.强化欧洲殖民统治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