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6日,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的印尼雅万高铁,试验段正式测试运行并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
无论地质和气候环境,还是地域文化及风俗习惯,中国与印尼均有较大差异。此前,印尼建筑行业整体采用美标或日标,为将中国标准应用于雅万高铁工程设计建造,中国设计团队数次穿越热带雨林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开展与当地知名高校和咨询公司的深入合作,攻克多火山、地震、活动断裂设计难题。施工中应用多项中国高铁技术创新最新成果,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节约工程投资,而且工程建设提速,预计将于2023年6月建成通车。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
材料一 2022年的《开学第一课》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节目邀请“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科技工作者、奥运健儿、志愿者等登上讲台,与全国中小学生共上一堂主题鲜明的课。节目中,从冬奥赛场上奋力拼搏的奥运冠军,到50年扎根土地只为培育金色种子的院士;从在荒原上种出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的三代造林人,到勇攀世界之巅、探源青藏高原地理气候变迁的青藏科考队……他们用生动的讲述启发广大中小学生感悟奋斗的真谛。
材料二 一百年来,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青年始终是推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同时,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始终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坚强依靠。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广大青年要树立崇高目标与远大理想,以“青春小我”书写“强国大我”。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构建中国话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必须具备天下情怀和人类视野。
当我们在一幅画前驻足、当我们在一支旋律中沉思、当我们越过语言的藩篱在一部小说里与遥远的灵魂相遇,那时文化艺术的创造者来自哪片土地、说着哪一种语言,都不再是彼此理解的障碍。那一刻,我们确知,人类的观念、情感可以越过地域、民族、文化的区隔而彼此相连。这种交流将推动人类在疾速变幻、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上领会人类共同的命运,领会中国的道路、方案和智慧可以为人类提供了新的选择。
文艺是“世界的名片”,其民族特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辨识度。近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流浪地球》《三体人》《人世间》等一批优秀影视作品扬帆出海、破圈传播,它以艺术的方式生动呈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既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也向各国人民展现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力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跨语言跨文化的沟通交流。
凉风起,芦苇摇曳,水鸟展翅高飞……山东聊城位山黄河公园的这幅景象,宛若江南。位山灌区作为山东最大灌区,60多年来引黄河水为聊城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水源保障。然“引黄必引沙”,大量泥沙淤积形成了占地3.5万亩的沉沙池区,涉及聊城5个乡镇、约8.6万人,不少群众因沙致贫,2016年以来,聊城市政府制定位山灌区沉沙池区生态改善和旅游扶贫开发规划,统筹改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成柏油路、大中型桥梁,依托东沉沙池建成旅游景区、兼顾了沉沙输水,游览观光、娱乐运动等功能;探索出黄河下游沉沙池区泥沙高地覆於还耕技术,配套水利基础设施还耕于民,让泥沙变良田:多名专家为新村发展林间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村里发展起林下经济,地下养金蝉、地表种耐阴蔬菜、地上养食用菌……林地亩产值达4万元。如今,好风景与群众的好日子一道而来。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