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下表所示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干部制度的部分改革。这些改革(     

时间

概况

1980年2月

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

1980年4月

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丧失工作能力的老同志不当十二大代表和中央委员会候选人的决定》

1982年4月

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几项规定》
A.推进干部文化素质提高B.变革了党管干部的原则
C.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变迁D.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县知事试验是选拔县一级的行政长官。1914年到1915年北洋政府共举行了四届考试,考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甄录试,主考论文;第二阶段考现行法令解释和国家条约之大要;第三阶段考地方行政之策问;最后是口试,主要问答地方民情风俗习惯,四个阶段层层淘汰,是中国现代文官考试的一个重要尝试。此选拔制度(     
A.避免腐败现象滋生B.延续了旧人事制度
C.考试程序公正公开D.蕴含基层民主理念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898年9月清政府命孙家鼐详拟设立医学堂办法;11月命各通商口岸及出产丝、茶各省,筹设茶务学堂、蚕桑公院;12日将江阴南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准在京师筹设报馆;19日在京师设立首善中学堂。这些措施(     
A.否定科举作用B.首倡新式学堂
C.顺应历史潮流D.催生戊戌变法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元朝初年的官员选拔,主要按照蒙古传统方式。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留梦炎等请设科举,至1313年颁布科举诏,宣布次年开考,恢复科举制。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统治者汉文化素养不断提高B.官员选拔方式趋于多样化
C.儒学开始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打击蒙古贵族特权的需要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董仲舒认为,汉朝建立后“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只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能使“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据此可知(     
A.继承秦“以法为教”的主张B.从“以礼治国”变成“以法治国”
C.推动传统法律的儒家化进程D.儒法之间存在着德治与法治之争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汉代丞相的辟召制度中考核方面第三个科目明确要求“明晓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唐代明法科成为一项非常正式且规模宏大的考试科目;宋神宗时期进一步对已及第士人增设官试以选拔法律素养较高者。这些做法反映了(     
A.选拔官员务实理性B.选官标准发生改变
C.官员选拔程序完善D.选官制度更加完备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西汉诸侯国“相”的秩级统计

时期

秩级(官员职位等级与俸禄待遇)

高祖时期

天子之相与诸侯之相都可称“相国”

惠帝时期

只有天子之相可称“相国”,诸侯之相只能称“丞相”

景帝时期

诸侯之相下降到九卿之列,秩中二千石(比两千石高)

武帝及以后

诸侯之相逐步与郡守同秩,降为二千石,位在郡守之后
表中诸侯国“相”的秩级变化反映出当时(     
A.官员考核制度日益完善B.行政层级设置更细密
C.汉政权内政外患的需要D.施政重点是防范外戚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尚书·康王之诰》是西周第三任君主周康王即位后向诸侯发布的诰词,其中有“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顾,绥尔先公之臣服于先王。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之言。据此诰词可推断出周王(     
A.权威衰落地位已下降B.借助宗法观念维护统治
C.强化对地方直接管控D.目的是增强文化凝聚力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王安石变法期间废除了按户等轮差服役的制度,原来应该服役的民户要缴纳免疫钱,由政府雇人服役;张居正改革期间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上述措施反映了(     
A.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B.国家税收范围的扩大
C.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D.赋税征收手续的简化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观察下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解读正确的有(     

①边区参议会、政府、法院并立制衡       ②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③边区政权建设适应了土地革命的需要   ④边区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