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拉丁语在拜占庭帝国普遍使用 | B.古罗马文化对区域文化影响深远 |
C.奥斯曼学者吸收罗马文化精粹 | D.中世纪文人热衷于市民文学创作 |
太平天国前期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的一页
张德成的义和团在直隶新城一带张贴的揭帖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与妻书》
A.上述史料因类型不同价值也不同 | B.近代经济发展是人民抗争的根源 |
C.抗争取胜使清政府收回国家主权 | D.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呈多元化 |
A.巨额赔款加重清政府财政负担 | B.协定关税阻碍了民族工商业发展 |
C.鸦片战争后中国商贸中心转移 | D.列强侵略冲击中国传统经济结构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A.借助传统文化闸述民主思想 | B.对儒家思想内涵进行修正 |
C.以传承儒家政治理想为宗旨 | D.推崇民主共和的治国理念 |
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0 | 0 | 4250 | 100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7708 | 100 |
1911 | 4810 | 16 | 20441 | 69 | 4445 | 15 | 29696 | 100 |
A.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 B.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
C.晚清时期农业衰退较严重 | D.列强加剧了资本输出 |
A.表明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 B.彰显出华侨爱国兴国的强烈责任感 |
C.显示出闽籍华侨革命积极性最高涨 | D.说明辛亥革命具有充足的物质保障 |
A.魏律成为秦吏准绳 | B.强制耕战成效显著 |
C.秦国实行以吏为师 | D.抑商思想影响渐广 |
A.地理物产差异影响商贸水平 | B.争霸战争推动了地区经济交往 |
C.区域联系加强利于社会发展 | D.社会分工导致长途贩运的兴盛 |
A.意在缓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 | B.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历史问题 |
C.旨在笼络武将参与国家治理 | D.保障了文官集团的政治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