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使人们终于发现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背后隐藏的血腥和掠夺,这给热烈追求西方文明的中国人造成了相当大的心理影响,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一度陷入沉思,正如李大钊所言,“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1917年4月,李大钊就开始认识到:近世的文明是解放的文明,近世国民的运动是解放的运动,这个解放不仅是民主主义对专制主义的解放,而且还有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解放……很明显,李大钊等人在学习西方的航程中已萌发出新的航向,寻找能为人类带来真正和平幸福的新文明。
——摘编自金鸣娟《试析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对非洲不得不放松某些限制,允许以至鼓励非洲某些经济部门的发展和扩大……在非洲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的同时,非洲社会阶级结构和力量配备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非洲发生了违反帝国主义殖民者主观愿望的重大变化。
——摘编自顾章义《论二战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前后中国思想界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材料一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上接夏商周特别是西周时的礼乐文化,形成了“和而不同”的诸子百家之学,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后来的中华文化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之学中找到原初的基本论点,即文化基因。
——摘编自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 到1125年,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显然是来中国的阿拉伯商人学会使用这种仪器,并将其传入欧洲的……751年,被带到撒马尔罕的中国战俘将造纸术传给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又将它传入叙利亚、埃及和摩洛哥……中国还栽培了许多水果和植物,它们通常由阿拉伯人传遍欧亚大陆。这些水果和植物包括菊花、山茶花、杜鹃花、茶香玫瑰、翠菊、柠檬、柑橘等,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的主要特征。A.蕴含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 | B.丰富了国家的藏书功能 |
C.引领了近代教育发展方向 | D.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普及 |
A.说明欧洲社会矛盾趋向缓和 | B.为欧洲社会转型创造条件 |
C.源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 D.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 |
国家 | 文化 |
印度 | 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主要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崇尚甘地思想; 尊重宗教信仰多样性;种姓制度依然具有重要影响。 |
新加坡 | 发扬儒家文化精华;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等。 |
埃及 | 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被广泛使 用;有欧洲和西亚文化元素。 |
A.都大力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 | B.适应战后形势发展多元文化 |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 D.利用西方文化替代民族文化 |
A.形成了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 B.社会转型之路艰难 |
C.移植了欧洲的民主政治体制 | D.深受门罗主义影响 |
A.西学东渐的风气渐盛 | B.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 |
C.中国商品的文化价值 | D.殖民扩张的深远影响 |
A.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 | B.形成了世界贸易多中心格局 |
C.体现不同文明间的激烈碰撞 | D.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物质生活 |
A.世界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 B.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
C.环境问题引发国际移民 | D.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 |
A.反映了土著人医疗水平落后 | B.源于欧洲人的野蛮殖民扩张 |
C.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融合 | D.推动西欧完成资本原始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