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人民法院和文物行政部门加强协作,惩治文物犯罪1.1万件,追缴涉案文物17万件,一大批案件和违法犯罪分子得到司法审判。

2023年2月7日,国家文物局、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巧件依法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典型案例。上述案例覆盖了全国各经济区域,涉及文物类型多样,相关责任主体多元,权利义务内涵丰富,打击成果显著,司法保障有力,进一步提升了文物保护管理利用的法治化水平。


结合材料,运用“法治中国建设”知识,分析加强文物事业法治建设的意义。
类型:主观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2023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黄河水利委员会及其所属管理机构依法行使流域水行政监督管理的职责,突出体现了重点事项流域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治理、统一调度。同时,实现对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一条线”全畅通,并对黄河保护治理设立了严格的管理红线。上述规定(     
①能够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用良法促善治
②旨在健全协同保护治理机制,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③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力量
④有利于规范政府治理,提升黄河流域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这是时隔25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再次提出精减人员编制的要求。对于此次人员精减,同学们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同学甲:虽然减轻了政府负担,但就业压力也会随之增加
②同学乙: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利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③同学丙:凸显了党和国家坚持锐意改革、精兵简政的决心
④同学丁:意在缩减政府的职能,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一枚国徽,一条横幅,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组成了一个简易又不失威严的巡回法庭,区人民法院、街道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社区的党员代表、网格员、居民群众等100余人围观旁听……这是一起民事案件在社区公开审理的场景。巡回法庭进社区(     
①是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形式,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
②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为维护和谐稳定贡献司法力量
③坚持了普法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④强化多元主体参与司法的义务和责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四川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四川省水文条例》,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包括总则、规划与建设、监测与资料管理、情报预报与预警、监测环境与设施保护、法律责任、附则共七章40条,将为四川省依法治水、规范各类水文活动提供法治保障。由此可见(     
①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作为国家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
②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行使决定权
③要立良善之法,良法能够保障善治、促进社会发展
④该法实施将推动依法治水,促进四川省水利事业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2022年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2022年12月的全国“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主题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我国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因为(     
①宪法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坚持和加强党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我国宪法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
③宪法是我国国家意志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
④制定和实施宪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将于2023年4月1日正式施行。该法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污染防治、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方面做了规定。此法的颁布(     
①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②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的具体体现
③旨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④将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为全力做好困难群众关心关爱、救助帮扶工作,湖北省民政厅部署开展针对特殊困难群众的“五大行动”,兜住民生保障底线,确保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此举(     
①尊重和保障了特殊困难群众的人权
②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③表明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指日可待
④保障了弱势群体在法律上的特殊权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调查研究是工作方法,更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

材料一   俗话说:“伤口捂着易烂,伤疤见光易好。”党员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时,切不可走“康庄大道”、看“和谐美景”,应紧密结合当下工作的方向与重点,充分认清当前基层“千条线”的繁杂错乱,增强问题意识,做实调研前期“备课”工作,不怕亮丑、不怕揭短,用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打有准备之战。调研中“不晃虚枪”,直奔重点、直击要害、直切痛点,拿出刮骨疗毒的决心剖析问题。

材料二   做好调查研究需要参考历史信息。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志记录前人处理政事的得失,兴亡成败尽在其中。在调查研究中,将下沉一线时看到的听到的,与地方志记录的先贤治理地方的智慧和经验结合起来,有利于领导干部“鉴览得其要”“发施得其宜”,正确地指导工作,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实效。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时阅读地方志,能让我们明白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官才会永存史册,才会让老百姓念念不忘。要以地方志中的先进人物为楷模、以反面典型为鉴戒,不断提升自我修养。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党员干部应如何开展调查研究。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知识,说明在调查研究中用好地方志的意义。
类型:主观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哪组命题能体现哲学两大阵营的对立(     
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②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理生万物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心之官则思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