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全面开启了我国慈善事业法治化的道路。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从总体看,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还存在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要求,结合各方面意见,采用修正方式对现行法进行修改完善。近日,经过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初次审议后的慈善法修正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根据修正草案,个人求助行为和提供个人求助的平台纳入慈善法规范,规范个人求助行为,明确个人、网络服务平台、监管部门的权责义务边界,建立民政、公安、医院等部门的共同协调审核机制,并授权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让爱心和善举惠及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分析慈善法的修正是如何坚持科学立法的。
类型:主观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为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和福兴经济开发区发展的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切实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司法实践的各领域各环节,2023年8月30日,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司法实践点(福兴经济开发区)揭牌仪式暨座谈会在福兴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顺利举行。司法实践点的设立(     
①是司法审判工作在基层全面落实的有益实践探索
②是人民法院持续加强人民民主司法实践的有力举措
③为推动福兴经济开发区更好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④能够推进司法公正,依法发挥法律监督机关的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实践说明,我们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以下对依法治国认识正确的是(     
①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要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的主导地位,保障人民利益
④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符合中国现实状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爱国主义教育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深入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规范,也是法治要求。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施行(     
①可以强化法律的规范作用,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法律支撑
②健全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以爱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
③旨在增强公民法治意识,为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作出贡献
④符合我国国情,助力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近年来某市检察院开辟农民工维权讨薪案件办理绿色通道,运用“支持起诉十检察调解”办案模式,助力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今年以来,该院受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6件6人,办理农民工讨薪支持起诉案件5件,帮助78名农民工追回工资81万余元。这有利于(       
①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
②贯彻执政为民理念,保护公民合法民事权利
③整合多方司法力量,共享公共法律服务资源
④凸显法律在社会纠纷化解机制中的权威地位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某市政府12345热线运用标准化原理优化再造相关政务流程。热线开通后,日均为民服务量从最初的1000余件增长到3万余件,日均通话时长1500余小时,年增长率为21%。该市在实践基础上,牵头起草了我国首个政府服务热线服务规范国家标准。材料表明,该市政府(     
A.完善社会治理流程,激发了社会活力
B.坚持简政放权,增强了政府的执行力
C.推进政务公开,确保国家机关协调运转
D.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了管理效能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陆续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立足区域生态系统整体保护进行法治布局。草原法、森林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对区域内单个生态环境要素保护提供了规范依据;一些地方性法规,如长江、黄河流域的省级水源涵养保护条例等,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规制。为保护长江流域渔业资源,出台了长江保护法,流域内五省市开展“十年禁渔”执法合作。我国在一些重要区域设置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机构,不断探索中央派驻机构与地方主管部门问的协同执法模式。确立了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建立了检察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依托专门法院如海事法院、森林法院对跨行政区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案件探索实行集中审判制度。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织牢生态环境法治保护网的。
类型:主观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要求予以纠正,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依法审查并做出裁决的法律活动。某市坚持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整合以往过于分散的行政复议资源,实现行政复议申请就近办、一次办,努力将行政复议打造成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此项改革(       )
①坚持了复议为民,有利于提高行政复议公信力和解决效率
②实现了制度重建,有利于强化吸纳和化解行政争议的能力
③健全了法律法规,有利于解决平等主体间的各类矛盾纠纷
④能倒逼依法行政,有利于精准查找政府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海南的一项重大战略使命。

2021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颁布实施。随后,海南省人大相继出台17部自由贸易港法规,以立法的形式把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制度予以确立。

近年来,海南深化法治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县“一支队伍管执法”,迭代升级“海南易办”“海政通”两大数字政府平台,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为27项……极简审批成为全国标杆。成立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涉外民商事法庭和国际仲裁调解机构,建立诉讼、仲裁、调解有机衔接的“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强化基层治理,加快推进综治中心、社管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四位一体”机制建设。2022年,扫黑除恶斗争取得重大成果,人民群众安全感指数跃升至98.2%,社会治安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2023年,海南省提出,平安法治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深厚底色和“最硬内核”。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解读海南省在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最硬内核”。
类型:主观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近年来,A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了“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便民惠民,实现了村(社区)综合服资办”覆盖,155个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4700多项便民服务实现“掌上办”上述改革措施旨在(        )
①建设执法严明的政府,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②建设职能科学的政府,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③明确政府职能责任,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权威
④规范政府权力运行,提升政府的行政效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