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该反应的△H>0 | B.q点处,![]() |
C.1050K温度下,![]() | D.1100K温度下,![]() |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
B.a点溶液中:![]() |
C.b点溶液中:![]() |
D.c点溶液中:![]() |
A.升高温度该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 ![]() |
B.升高温度该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 ![]() |
C.当x点升高到某一温度,重新达平衡时可变为a点 |
D.当x点升高到某一温度,重新达平衡时可变为d点 |
A.通入S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o3++SO2+2H2O=2Co2++SO![]() |
B.加入适量Na2CO3调节pH,是利用几种氢氧化物Ksp的不同来除锌 |
C.若萃取剂的总量一定,则分多次加入萃取比一次加入萃取效果更好 |
D.将含Co2+的溶液缓慢滴加到Na2CO3溶液中沉钴,以提高CoCO3的产率 |
A.曲线II表示AgNO3溶液滴定NaCl溶液的过程 |
B.Ksp(Ag2CrO4)=10-2b |
C.其他条件不变,如果NaCl溶液浓度改为0.05mol•L-1,则滴定终点向上移动 |
D.若a=5 b=4,则用AgNO3标准液滴定NaCl时可用K2CrO4溶液做指示剂 |
A.反应②③④中的氧化产物分别是I2、Fe3+、CoCl2 |
B.根据①②③可以得到还原性:I->Fe2+>Br- |
C.可以发生反应![]() |
D.在反应④中参加反应的Co2O3和体现还原性的HCl物质的量比为1∶6 |
A.左边与右边的原子个数比为2:3 |
B.右边混合气体中CH4的物质的量为0.3 mol |
C.向右边通入0.5 mol NH3时,可移动挡板将移到2.5刻度处 |
D.右边 CH4和HCl的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