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英国商人的信贷活动范围十分广泛,从日常生活所需的食物与饮品到较高层次的进出口商品等。信贷的这种使用情况不仅得到了中世纪史研究者的普遍认可,更能在不同种类的法庭中得到印证,如普通诉讼法庭、商人法庭等。这些法庭的卷档表明英国商人会以信贷的方式售卖各种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如麦芽酒、面包等基本食物,亚麻布材质的服饰,铁器、马具等生活工具。与此同时,随着工资水平的提升以及物价水平的降低,更多的英国民众能够消费得起较高层次的进口商品。因此,商人也会进口受英国民众欢迎的各种海外商品,如法国以及地中海地区生产的各种类型的葡萄酒。来自东方国家的商品在这一时期也受到了英国人的青睐,以丝绸及其制成品和种类繁多的香料最具代表性。从事国际贸易的大商人在这些商品的贸易活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中世纪晚期英国商人商业信贷活动研究》
材料二 1958-1960年,英国对台湾地区的贸易信贷政策历经两次讨论,分别将贸易信贷期限从4年放宽至5年,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从50万(曾默认为75万英镑)提高到100万英镑。英国之所以放宽对台湾地区的贸易信贷政策,一方面是在重商主义传统的影响下,英国有着发展海外贸易的内在诉求;另一方面是台湾市场在美援的帮助下呈现出强大的吸引力。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对于台湾当局而言,英国贸易政策的特殊性在于,英国必须要考虑中国大陆及美国方面的反应。在台海局势紧张之时,政治因素更为重要,经济利益被暂时搁置;当台海局势相对缓和后,经济利益便成为英国主要考虑的方面。在此过程中,英国重商主义传统充分展示了其影响力。
——《试论英国对台湾地区的贸易信贷政策》
材料三 随着科技的进步,英国信贷市场将加速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信贷机构可以更精准地评估客户信用状况,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英国更加注重绿色信贷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支持环保项目和企业。同时,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信贷市场向绿色和可持续方向转型。普惠金融也是英国信贷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未来,信贷机构将更加注重服务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降低信贷门槛,提高金融服务的普及率和覆盖率。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国信贷市场将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跨境信贷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拓展海外业务,提升国际竞争力。
——《欧美信贷市场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况中世纪英国商业信贷活动发展的表现。材料一 靖康之乱后的北方人口南迁是我国三次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的浪潮之一,且它的规模最大,距今最近,对近现代的中国族群的分布和文化传承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的人口南迁持续了约一个半世纪,按照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靖康之乱时期:从1125年至1142年前后共十七年,这一时期的移民分布面最广,遍及南宋各个地区,其中江南、江西和福建吸引了大量的移民,为移民的主要分布区域。宋金对峙时期:从1141年至区1234年,由于双方发生大规模战争,人口南迁也随之出现。南宋蒙元对峙时期:宋蒙战争持续了20余年,受此影响,这一时期又出现移民的高峰。后面两阶段的移民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离长江不太远的地方,以及淮南、荆襄与四川的北部。
——吴松弟《中国移民史—辽宋金元时期》
材料二 综观美国历史,出现过三次大的移民浪潮。第一次移民高潮(1680-1880):移居北美的清教徒把北美视为上帝恩赐的希望之乡,把新大陆描绘成地肥水美的人间天堂,吸引了大批欧洲移民。他们主要来自英国,还有其他西欧和北欧国家的人。除了欧洲人,这一时期的另一主要移民群体是非洲黑人。自1619年首批黑人奴隶被贩卖到北美,在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中共有1000万黑人被贩卖到西半球,其中有40万人到了今天美国境内的各个殖民地。第二次移民高潮(1900-1920):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进入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需要大量劳力。第二次移民浪潮中的移民主要来自南欧、中欧和东欧,以意大利、匈牙利、波兰和俄国移民为主体,这些移民多数来自乡村。第三次移民浪潮 (1965-现在):1965年美国通过了移民和归化法,1961-1984年之间还通过了一系列难民法,移民政策的放宽带来了第三次移民浪潮。这一时期的移民来自更广阔的领域、更多的国家。……来自不同大陆、不同国度的移民构成了美国人口的主体,而且每年的新移民仍然在不断改变着美国人口的种族、民族构成。
——《美国文化的移民特征》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况这一时期移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A.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加快 | B.世界经济领域动荡加剧 |
C.国际贸易逐步走向自由化 | D.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减弱 |
A.殖民文化占据了主导 | B.各种族缺乏文化认同 |
C.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 D.华人政治地位的低下 |
年份 | 全世界 | 欧洲 | 美洲 | 亚洲 | 非洲 | 澳洲 |
1870年 | 210 | 105 | 93 | 8 | 2 | 2 |
1880年 | 373 | 169 | 175 | 16 | 5 | 8 |
1890年 | 617 | 224 | 331 | 34 | 9 | 19 |
1900年 | 790 | 284 | 402 | 60 | 20 | 24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A.欧亚文化一体化 | B.东西方贸易频繁 | C.多元文化的交流 | D.希腊文明的延续 |
A.世俗王权借助传统对抗教会 | B.正统思想借助古典文化扩大影响 |
C.基督教会分裂趋势已经出现 | D.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呈现复兴迹象 |
A.美洲各文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 B.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共通性 |
C.美洲文明深受欧亚大陆文明的影响 | D.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相似性 |
发源地 | 主要成就 |
西亚两河流域 | 城市国家、楔形文字、法典、洪水方舟传说 |
东北非尼罗河地区 | 政教合一、象形文字、金字塔、太阳历 |
爱琴海地区 | 城邦国家、神话、悲剧、喜剧 |
东亚黄河、长江 | 城市祭台、礼器、彩陶、南稻北粟 |
A.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 B.文字多样、交流频繁 |
C.独立发展、缺乏联系 | D.大河文明、农耕为主 |
A.农业革命助推科技革命的到来 | B.农业革命推动社会分工的出现 |
C.农业革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 D.农业革命促进生活方式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