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23年6月2日,德江县沙溪乡大寨村广场上,上百名村民冒着大雨,紧紧围住该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刘杰,有的拉着他的手,哭着向他们的“刘书记”道别。“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点开记录刘杰驻村日常的“古村28渡”抖音号可以看到,这个“养在深”的古村从明确发展定位,到文化挖掘传承,再到争取资金改造建设,都离不开刘杰的倾力相助。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大寨村已形成贵州千重岭(德江沙溪)乡村文化旅游品牌,通过短视频宣传推介,引来大量游客前来打卡、避暑,让古韵文化与现代旅游撞出绚丽“火花”,成为越来越多山外人的诗与远方。
驻村两年里,刘杰带着乡亲们春种秋收搞农业,翻山越岭找水源,调解矛盾树乡风,让一件件“揪心事”变成“舒心事”感动着古村群众。也正是这样沾泥土,接地气的务实精神,让党员干部担当奉献和善作善为的时代风采得以诠释。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就能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促发展,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总体说来,中国式现代化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从实践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指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尤其表现为成功开创和发展的独特现代化道路。从理论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指我们党在科学总结了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积极借鉴了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回答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基本性质、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所形成的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提供了理论支撑。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十年来,伴随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人民更加热爱自己的文化,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国风国潮纷纷兴起,北京冬奥会上二十四节气、黄河之水、折柳寄情等文化展示把中华文化和冰雪运动完美融合在一起;银幕、荧幕、舞台上涌现出一大批精品力作,《长津湖》《山海情》《只此青绿》等优秀文化作品叫好又叫座;文化类综艺节目频频出圈,《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以文化厚度彰显精神高度,带来现象级流量;参观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遗址遗存遗迹成为众多游客的出行选择……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在多个方面表现出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