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40年来,深圳坚持改革开放从未止步,以创新思维谋取发展机遇,从边陲小镇跃升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缔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深圳奇迹”。
40年来,深圳的GDP从1979年1.79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2.69万亿元。增长超10000倍,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这得益于深圳金融业的全面深化改革及金融体系的日趋完善。深圳金融业从零起步,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从引进国内第一家外资银行到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从中小企业板、创业板首先在深交所试行到深港通正式启动。深圳已进入全球士大金融中心行列。40年的发展历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尤其是2019年,国内外挑战明显上升,但深圳经济发展依然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作为改革开放重要窗口的深圳,新时期再次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回顾过往,展望未来,面对国内外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深圳先行示范的改革开放实践将重新出发。
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为发展非遗产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3月22日,2023长三角地区非遗文创产品展在上海虹桥世界中心开幕。栩栩如生的金蟾、小巧精致的银壶、紫光檀嵌银丝书签……各种做工精致的非遗文创工艺品琳琅满目,充分呈现了民间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近年来,非遗文创产品频频“出圈出彩”,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方式走近百姓、融入生活,屡屡掀起消费热潮。不少地区加快推进“非遗+”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非遗文创集市,为非遗产品搭建线上线下展示、销售平台,让非遗文创产品火起来、洋起来,也收获了海外消费者的喜爱。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特定群体在法律面前可以享有一定的特权 |
C.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 | D.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
在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叠加国内疫情影响的背景下,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更多的改革和创新可期: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提升创业创新包容度,将成为今年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头戏”;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将是今年对资本监管的主线;资本市场改革,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是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两周年。两年来,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共355家,近9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近6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超5成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84家公司实现市值翻番。创业板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低门槛进入,严要求运作,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在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方面,今年,证监会将推动监管关口前移,各负其责,与相关方面共同建立健全有效控制资本消极作用的制度机制,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形成行业监管与证券监管的强大合力。
今年12周岁的小蒋长期和外婆刘某共同生活,小蒋母亲李某因为工作比较忙,对小蒋的日常生活基本不闻不问,致使他对网络游戏成瘾,2022年寒假期间,小蒋用自己的身份信息注册了某游戏直播平台的账号(该平台系某科技公司运营),并偷偷使用李某的微信账号多次购买平台虚拟币,打赏给主播,单次转账金额多为3000元或5000元,总额高达20万余元,小蒋母亲李某发现上述行为后诉至法院,要求科技公司返还相关钱款。
2022年8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扶持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提出房租减免、税费减免、社会保险、金融、防疫等支持措施,涉及6方面、26条具体政策措施,促进养老共有服务健康发展,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
◆根据《政策措施》,养老托育服务机构,属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范畴,承租国有房屋的,一律免除租金到2022年底。
◆《政策措施》明确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单位缴费部分。对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明确给予暂缓缴费等支持政策。
◆《政策措施》还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在物资调配、转运隔离、医疗救治等防疫部署方面,对养老服务机构予以倾斜;按规定组织辖这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核酸检测,对实行封闭管理无法正常运营的机构防疫物资和消杀给予支持等。
当下法治社会建设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法治社会建设的中长期战略规划长期缺失;法治社会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法治社会的实施体系不够完善,政府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职责体系亟待完善;社会组织、公众参与法治社会建设的渠道不畅;“自治、法治、德治”三者之间存在相互脱节的问题,社会面临自治无力、德治势微、法治独撑不协调的状况;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大背景下城市治理与乡村治理难题同时并举,面临良策缺乏,动力不足;社会治理法治建设指标体系与考评标准尚未建立并实施,导致法治社会建设缺少客观数据支撑;法治社会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及人才培养的不完善制约了法治社会的加速推进。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