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君主专制受到削弱 | B.共和行政影响深远 |
C.监督机制较为完善 | D.原始民主遗风尚存 |
A.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 B.揭示了土地兼并严重 |
C.反映了“推恩令”的成效 | D.表明了人口大量增加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材料一 (北京)大学学生二千,大抵暮气甚深,蔡先生来,略与改革,似亦无大效,惟近来出杂志一种曰《新潮》,颇强人意,只是二十人左右之小集合所作,间亦杂教员著作,第一卷已出,日内当即邮寄奉上,其内以傅斯年作为上,罗家伦亦不弱,皆学生。
——摘编自鲁迅《致许寿裳》
材料二 《新潮》每本里面有一二篇纯粹科学文,也是好的。但我的意见,以为不要太多;而且最好是无论如何总要对于中国的老病刺他几针,譬如说天文忽然骂阴历,讲生理终于打医生之类。现在的老先生听人说“地球椭圆”,“元素七十七种”,是不反对的了。《新潮》里装满了这些文章,他们或者还暗地里高兴。(他们有许多很鼓吹少年专讲科学,不要议论,《新潮》三期通信内有史志元先生的信,似乎也上了他们的当。)现在偏要发议论,而且讲科学,讲科学而仍发议论,庶几乎他们依然不得安稳,我们也可告无罪于天下了。总而言之,从三皇五帝时代的眼光看来,讲科学和发议论都是蛇,无非前者是青梢蛇,后者是蝮蛇罢了;一朝有了棍子,就都要打死的。既然如此,自然还是毒重的好。——但蛇自己不肯被打,也自然不消说得。
——摘编自鲁迅《对于〈新潮〉一部分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潮》创刊的原因。A.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 | B.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 |
C.国际政统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 | D.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权力真空 |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请问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魏源和张之洞两人的观点有何不同?
A.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的恶化 |
B.难民问题仍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
C.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 |
D.世界和平受到恐怖主义的严重威胁 |
A.人地矛盾日渐突出阻碍农业发展 |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步提高 |
C.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遭到破坏 | D.高产粮食作物得到推广种植 |
A.“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 |
B.“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
C.“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
D.“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 |
A.井田制的逐步瓦解 | B.铁犁牛耕的推动 |
C.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 D.土地私有的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