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据《尚书·洪范》载,王“有大疑”,除问于卜筮外,还须询及卿、七、庶人的意见。只有“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这反映了(     
A.君主专制受到削弱B.共和行政影响深远
C.监督机制较为完善D.原始民主遗风尚存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图是汉初藩封的历史变迁图。这一变迁(     

A.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B.揭示了土地兼并严重
C.反映了“推恩令”的成效D.表明了人口大量增加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大多数的历史都是臆测,剩下来的都是偏见。”那是因为史学家常会有下列哪种倾向?
①历史真相有可能被夸张的事实与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
②有些历史学家为了提高某些信条效度而在史料上有所选择
③历史很难真的客观,史学家一定会有他的主观认识在里面
④历史学家对发生在过往的历史事件的认识不一定完整正确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学生二千,大抵暮气甚深,蔡先生来,略与改革,似亦无大效,惟近来出杂志一种曰《新潮》,颇强人意,只是二十人左右之小集合所作,间亦杂教员著作,第一卷已出,日内当即邮寄奉上,其内以傅斯年作为上,罗家伦亦不弱,皆学生。

——摘编自鲁迅《致许寿裳》

材料二 《新潮》每本里面有一二篇纯粹科学文,也是好的。但我的意见,以为不要太多;而且最好是无论如何总要对于中国的老病刺他几针,譬如说天文忽然骂阴历,讲生理终于打医生之类。现在的老先生听人说“地球椭圆”,“元素七十七种”,是不反对的了。《新潮》里装满了这些文章,他们或者还暗地里高兴。(他们有许多很鼓吹少年专讲科学,不要议论,《新潮》三期通信内有史志元先生的信,似乎也上了他们的当。)现在偏要发议论,而且讲科学,讲科学而仍发议论,庶几乎他们依然不得安稳,我们也可告无罪于天下了。总而言之,从三皇五帝时代的眼光看来,讲科学和发议论都是蛇,无非前者是青梢蛇,后者是蝮蛇罢了;一朝有了棍子,就都要打死的。既然如此,自然还是毒重的好。——但蛇自己不肯被打,也自然不消说得。

——摘编自鲁迅《对于〈新潮〉一部分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潮》创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有观点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B.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
C.国际政统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D.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权力真空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请问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魏源和张之洞两人的观点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你怎样看待他们这一观点?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二战后,为了解决战争遗留的难民问题,1947年联合国成立了“国际难民组织”,1950年联合国成过“难民署”,负责实施各项难民援助方案,1951年和1966年联合国通过的《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和《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成为国际社会处理难民问题的法律依据。这反映了
A.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的恶化
B.难民问题仍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C.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
D.世界和平受到恐怖主义的严重威胁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明朝中后期,福建地区不论沿海或内地,努力开垦“深山中巅崖,皆开垦种艺,地无旷土”,同时与江海争地,填筑洲田,灌溉埭田。据此可推知,明朝中后期(     
A.人地矛盾日渐突出阻碍农业发展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步提高
C.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遭到破坏D.高产粮食作物得到推广种植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秦王贪狼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下列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
B.“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C.“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D.“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吕氏春秋·审分览》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分地则速,无所匿其迟也。”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井田制的逐步瓦解B.铁犁牛耕的推动
C.小农经济逐渐形成D.土地私有的促进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