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组合1 | P刚毛(♀) x截毛(♂)→F1全部刚毛 |
杂交组合2 | P 截毛(♀) X刚毛(♂)→F1刚毛(♀):截毛(♂)=1:1 |
杂交组合3 | P截毛(♀)X刚毛(♂)→F1截毛(♀):刚毛(♂)=1:1 |
A.X、Y染色体上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
B.通过杂交组合1,可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截毛为隐性性状 |
C.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
D.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
A.初级精母细胞 | B.初级卵母细胞 |
C.次级精母细胞 | D.次级卵母细胞 |
A.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 |
B.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 |
C.白色羊至少要淘汰 2 代,才能使 b 基因频率下降到 25% |
D.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羊群中B 和Bb 的频率均逐渐增加 |
A.实验三该植物杂交过程的基本程序是:人工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统计 |
B.若仅考虑花色,该种植物雄株可以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可萌发花粉 |
C.若实验三F1中的橙花雌雄株随机交配,则F2中白花雌株所占比例为1/8 |
D.若选用实验一中的红花雄株与实验二中的白花雌株为亲本杂交,子代白花雄株:白花雌株=1:1 |
A.第一次细胞分裂中,每条染色单体间均无颜色差异 |
B.第二次细胞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中都有3条DNA单链含有BrdU |
C.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每个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为深色,另一条为浅色 |
D.第一、第二两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单体均被染成深色 |
A.4:7 | B.2:7 | C.7:2 | D.7:4 |
杂交组合 | 亲本 | F1 | ||
雌株 | 雄株 | 雌株 | 雄株 | |
一 | 白花宽叶 | 白花窄叶 | 6红花宽叶 25白花宽叶 2粉花宽叶 | 6红花宽叶 25白花宽叶 2粉花宽叶 6红花窄叶 24白花窄叶 2粉花窄叶 |
二 | 粉花宽叶 | 粉花窄叶 | 31粉花宽叶 | 29粉花宽叶 10粉花窄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