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国深入贯彻民族平等原则 | B.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化的实现 |
C.国际法对国内法的指导作用 | D.我国民族问题的国际化趋势 |
A.城邦政治运行不得民心 | B.寡头政治陷于混乱 |
C.公民大会的权力衰减 | D.民主政治弊端暴露 |
A.维护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 B.有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
C.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 D.主张建立政教合一制的国家 |
A.意在建立英国式的政治制度 | B.要摧毁拉美的种植园经济 |
C.希望转换拉美地区的宗主国 | D.具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诉求 |
A.拿破仑战争危害欧洲和平 | B.英国有实力击溃法国入侵 |
C.英法两国海军的势力悬殊 | D.维也纳体系缺乏公平正义 |
A.巩固凡尔赛体系 | B.对苏联战略性威慑 |
C.迷惑英法美等国 | D.推行绥靖主义政策 |
A.确立了文官职务的常任化 | B.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的水平 |
C.促进了大学教育的商业化 | D.旨在完善法国国民教育体系 |
材料一 世风即社会风尚,是指某一时期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众共有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汉代的“山东”、“山西”,又称“关东”、“关西”,乃是指华山和函谷关东西之地。山东主要包括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以及湖南、湖北诸省;山西主要包括今陕西、甘肃、四川三省。在西汉的四十六位丞相中,仅有李蔡、公孙贺等极少数人出身山西,且这些人也大多是以军功卓著登上丞相之位的。山东丞相至少有将近四十位,且大都是治国理民的文臣。秦代和西汉时期的将领,除开国功臣之外,大部分是山西人。“秦将军白起王翦。汉兴,郁郅王围、甘延寿、义渠公孙贺、傅介子、成纪李广、李蔡、杜陵苏建、苏武、上邽·上官桀、赵充国、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
——摘编自史建群《战国秦汉世风的区域性特征》
材料二 西汉疆域图
材料
如沿海数千里敌船处处可到,若处处设防,以全力散布于甚大之地面,兵分力单,一处受创,全局失势,故必聚积精锐,只保护紧要数处,即可固守。……自奉天至广东,沿海袤延万里,口岸林立,若必处处宿以重兵,所费浩繁,力既不给,势必大溃。惟有分别缓急,择尤为紧要之处,如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是为最要。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系长江门户,是为次要。 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皆断不可少之物矣。……是以中国造船之银,倍于外洋购船之价。今急欲成军,需在外国定造为省便,但不可转托洋商误买旧船,徒糜巨款。访闻兵船与铁甲船以英国最精,……应拣派明于制造、略知兵事之员……亲赴各厂考究何等船制最为坚致灵捷,并宜于中国水道者,与其议价定造。……如丁汝昌所称,北、东、南洋各设大兵轮船六号,根拨轮船十号,合共四十八号,自属不可再少。……北洋宜分驻烟台、旅顺口一带;东洋宜分驻长江口外;南洋宜分驻厦门、虎门,皆水深数丈,可以停泊。一处有事,六船联络,专为洋面游击之师,而以余船附丽之,声势较壮。 |
——摘编自《李鸿章奏筹议海防折》(1875年)
(1)概括《李鸿章奏筹议海防折》中体现的海防主张。18世纪英国中间阶层的开放性
18世纪一些贵族家庭中的非长子因继承问题,拌落到中间阶层,但更多的出身贫寒的人则上升为中间阶层。以下为部分示例
人物 | 事迹摘要 |
斯塔布斯 | 由最初的学徒成为具有良好工艺知识的镗刀医,由于他同时还是个小 旅店主,他设法把部分利润积储起来用作最初的资本,进入钢铁行业中,开 设工厂。 |
阿克莱特 | 1732年出生子一个贫穷家庭,的年就开位当理发学使,接受了严格的 手艺训练,从事理发业。1760年他取得了纺抄机发明专利证书,1771年同 别人合伙在话丁汉开设了第一家工肠,随后在德比附近的克尔姆幅德开设 纱厂。到1779年,这家厂已有129个纱似,雇用了300个工人。1780年他在曼彻断种的纱厂雇用了600多名工人。 |
书奇伍德 | 出生在当时并不富裕的瓷器小城镇伯斯勒姆。当14岁时正式拜长兄 为师,1752年,在斯托克平了两年陶工。1759年,他从15英镑的年租金从 堂见那儿租来一间茅屋、两座窑,还有厂房,又花了26英镑租了一 个制陶特盘,以年薪22英镑请了一正堂弟作为雇工。1766年,韦奇伍德斥 资3000英镑在伯斯勒姆的运河边上的地300英亩,动工兴建厂房。 |
——插编自舒小购(18世纪是国社会流动分析》
(1)概括表格中的三位英国人上升为中间阶层的共同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