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搭载三名宇航员进驻空间站。2022年,中国航天计划发射次数将达“60+”:而根据规划,到今年年底,我国空间站就将搭建完成。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中国航天的发展演绎着非同凡响的“中国速度”。围绕中国航天成功的原因,高二某班同学阐述了一些观点。
小明: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航天核心关键技术是换不来也买不到的。“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墨子”传信“天问”探火“天宫”落成……10年来,中国航天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表明,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依靠自主创新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小丽:航天圆梦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无私泰献。中国的航天事业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员、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的智慧和心血,他们用一个又一个艰苦奋斗的脚步,实现了国家航天事业的大跨步。
小华:科学规划也很重要。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在1992年正式公布了载人航天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自此我们沿着目标坚定前行。而最近10余年间.中国探月“嫦娥”工程已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计划。
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我们坚持人民至上,通过制度和行动在更高水平上增进民生福祉,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矢志奋斗。
◆民主在发展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201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首批设立了四家基层立法联系点试点单位。自此,一种全新的、立足基层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立法的民主立法形式应运而生。截至2022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已达32个,覆盖全国所有省区市,省一级、设区的市一级人大建立了5500多个基层立法联系点。
小白楼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在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立法征询任务后,通过多个渠道广泛收集立法民意。最终,在2022年6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建议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具备一定的适老性”、“建议国家鼓励发展社区健身组织”等6条立法民意被国家立法机关吸纳并体现在法条中。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被原汁原味反馈到立法机关,合理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法律中得到充分体现,这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真实写照。
◆政协在行动
参政议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在党的领导下,政协委员积极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建言献策。2022年6月21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12位政协委员针对经济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围绕“统筹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出部分建议: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立生态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完善金融政策,统筹规划安全可控的绿色科技创新路线图,推动绿色科技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将环境法典编纂纳入国家立法规划,采取“适度法条化”模式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乡医疗、养老保障网更密实,助力人才资源畅流;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速,便利企业融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一大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市场配置资源更为高效;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高度互补、相互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产业链价值链上的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密切。新时代,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航天点亮梦想。
材料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1992年起步。三十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和坚强领导下,中国航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高起点、高效益、高质量、低成本的发展之路。三十年来,中国载人航天总投资超过132.8亿美元,全国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一大批航天人挑大梁、担重任,展现了新时代航天人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三十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体航天人牢记总书记要求,不断自主创新,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中国航天正在以新的伟大奋斗开启新的征程。
材料二 2022年10月31日,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随着梦天实验舱在轨运行,我国的国家太空实验室也将真正建成。中国航天事业一路走来,从无到有,从追赶仿制到自行研制,经过几代中国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中国的航天“畅想”才会一朝成为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注重传承优良传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彰显了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强大精神力量”。载人航天精神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我们就能不断开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①④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④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A.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 B.感性认识应上升到理性认识 |
C.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 |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