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内皮素(ET)是一种含21个氨基酸的多肽,具有强烈的血管收缩和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作用,其功能异常与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有着密切联系。内皮素(ET)主要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ET受体(ETA)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ETA是ET的主要受体。科研人员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实现ETA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其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SNAP基因是一种荧光蛋白基因,限制酶ApaⅠ的识别序列为C↓CCGGG,限制酶XhoⅠ的识别序列为C↓TCGAG。请分析回答:

(1)完成过程①需要加入缓冲液、原料、_______和引物等,,过程①的最后阶段要将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到95℃,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2)过程③和⑤中,限制酶XhoI切割DNA,使__________键断开,用两种限制酶切割,获得不同的黏性末端,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3)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目的基因上游的启动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除图示结构外,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还应具有____________等结构(至少写出两个结构)。 
(4)过程⑥中,要用CaCl2预先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容易吸收外界DNA的_______的细胞。
(5)利用SNAP基因与ETA基因结合构成融合基因,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现有五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表现型及相应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其中,2-5果蝇品系均只有一个性状为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纯合,且都由野生型(长翅、红眼、正常身、灰身)突变而来。请据表回答问题:         
亲本序号
1
2
3
4
5
染色体
 
第Ⅱ染色体
X染色体
第Ⅲ染色体
第Ⅱ染色体
性状
野生型(显性纯合子)
残翅(v)
白眼(a)
毛身(h)
黑身(b)
其余性状均为纯合显性性状
 
(1)若要验证基因自由组合规律,选择1和4做亲本是否可行?______,原因是______。
(2)现有多只基因型为XBXb的雌果蝇,其细胞中的X染色体均如图所示,基因e在纯合(XBXB、XBY)时能使胚胎致死,并且与基因B始终连锁在一起。为检测经X射线辐射后的正常眼雄果蝇M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实验步骤如下:将雄果蝇M与多只题中所给的基因型为XBXb的雌果蝇交配,得到F1,淘汰F1中白眼雌果蝇后,使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到F2,统计F2果蝇的雌雄数量比。

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为__,则辐射后雄果蝇M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未发生其他隐性致死突变;
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为__,则辐射后雄果蝇M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表是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1、图2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其中切割为点相同的酶不重复标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用图中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应选用_____两种限制酶切割,酶切后的载体和目的基因片段,通过______酶作用后获得重组质粒。为了扩增重组质粒,需将其转入处于_____态的大肠杆菌。若用Sau3AⅠ切图1质粒最多可能获得___种大小不同的DNA片段。
⑵为了筛选出转入了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应在筛选平板培养基中添加_____,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常用PCR鉴定,所用的引物组成为图2中________。
若BamH I酶切的DNA末端与Bel I酶切的DNA末端连接,连接部位的6个碱基对序列为_________对于该部位,这两种酶______(填“都能”、“都不能”或“只有一种能”)切开。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正常的水稻(雌雄同株)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现有一种三体水稻,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即染色体数为2n+1=25。下图为该三体水稻细胞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示意图(6、7为染色体标号;A为抗病基因,a为非抗病基因;①~④为四种类型配子)。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如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他配子均能参与受精作用且个体存活。请回答:

(1)图中“?”处的基因是________,若减数分裂过程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则配子②和④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2)有一些抗病水稻,其中有部分杂合子,现通过连续自交并每代拔除感病植株来提高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若该过程中,产生了一些7号染色体的三体植株,这些三体植株的存在不会影响育种目的,因为该过程中随着感病植株被拔除,________不断降低;为了进一步简化操作,拟除去套袋环节,改为每代自然传粉并拔除感病植株,也可以达到提高纯合抗病植株比例的目的,但这种方法相对于连续自交来说,育种进程将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或“不变”)。
(3)现有一株基因型为Aaa的抗病植株,可能是三体植株(假说1);也可能是如⑤所示由于________导致的(假说2)。请设计一最简捷交配实验方案(设假说2中产生的各种配子均能受精且后代均能存活),探究何种假说成立。(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乙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未排序),图丙是洋葱根尖结构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__段。
(2)图乙中,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应该是_________,其中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是__________,结构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3)图丙中,若以洋葱根尖为实验材料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选取的部位应是[___]_________。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为:解离→_____→____→制片。研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图甲中的___________段,对应图乙中的____,该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图A所示时期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 。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可引起人体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甚至造成死亡。科研人员为研制针对MERS-CoV的特异性治疗药物进行了系列研究。
(1)MERS-CoV主要通过其表面囊膜的S蛋白与宿主细胞膜受体DPP4结合来感染宿主细胞。如图1所示,S1与DPP4结合后导致S1和S2分离,S2的顶端插入到宿主细胞膜上,通过S2蛋白的______改变从而将两个膜拉近,发生膜融合过程。MERS-CoV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内的______等为原料合成大分子物质组装成新的病毒,扩散并侵染健康细胞。

(2)RBD是MERS-CoV的S1上与DPP4结合的部分。科研人员用从康复者体内筛选出的三种抗体甲、乙、丙进行实验,研究它们与RBD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另用抗体丁作为对照抗体。实验流程如图2所示,结果如图3。在实验过程中将______作为抗原固定,分别将______加入反应体系,然后加入酶标记的抗体(能与待检抗体结合,携带的酶可使底物反应显色),其后加入底物显色,检测相应的吸光值(颜色越深吸光值越高)。该实验中抗体丁可以作为对照抗体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MERS-CoV在感染宿主细胞后,有一种更快速的病毒传播方式。当被感染细胞表面的MERS-CoV囊膜蛋白与健康细胞表面的DPP4结合后,膜发生融合实现MERS-CoV的转移。为了探究三种抗体能否抑制MERS-CoV在被感染细胞和健康细胞之间的传播,科研人员展开研究。请在下表中的空白处填写相应处理内容,完成实验方案。(注:鼠DPP4与人DPP4存在结构和序列上的差异)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实验组
抗体甲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无细胞融合
抗体乙
部分细胞融合
抗体丙
部分细胞融合
对照组1
不加抗体

表达鼠DPP4的细胞
无细胞融合
对照组2
抗体丁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部分细胞融合
对照组3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表达人DPP4的细胞
部分细胞融合
 
_____
实验结果说明,三种抗体中,甲可以阻断病毒通过细胞融合的途径进行传播,乙和丙效果不明显。
(4)科研人员进一步利用多种方法深入研究了三种抗体与RBD结合的区域,实验结果表明,甲与乙结合RBD上不同的区域,甲与丙结合RBD的区域部分重叠。综合以上系列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推测将______两种抗体联合使用会具有更强的抗病毒能力。如果希望用联合抗体治疗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______(写出一个方面即可)。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如图所示为三种质粒和一个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示意图。图中A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c为四环素抗性基因,lacZ为蓝色显色基因(产生酶能使X-gal产生蓝色的物质,使含该基因的大肠杆菌菌落呈蓝色)。图中EcoRⅠ、PvuⅠ为两种限制酶,括号内的数字表示限制酶切割位点与复制原点的距离。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若需获得图中目的基因,可选用的限制酶是________。
(2)片段D是目的基因中的某一片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有________(填字母)。
a.该图中含有两个密码子
b.图中③和④代表两个不同的脱氧核苷酸
c.若只用该片段中的3个碱基对,可以排列出43种片段
d.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都可作用于②处,解旋酶作用中①处
(3)图中最适合作为目的基因运载体的质粒是B,质粒A缺少标记基因不能作为载体,而C质粒也不能作为载体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目的基因和质粒B构建重组质粒后用EcoRⅠ完全酶切并进行电泳观察,可出现长度为1.1kb和________kb,或者________kb和________kb的片段。(重组质粒上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点与EcoRⅠ的识别位点之间的碱基对忽略不计)
(5)将分别用限制酶PvuⅠ切开的质粒B溶液与目的基因溶液混合,加入DNA连接酶连接后,并进行导入大肠杆菌受体细胞的操作之后,从菌落的颜色和对抗生素抗性的角度分析,受体细胞的类型有________种。若菌落表现为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不呈蓝色,说明导入对应受体细胞的DNA为重组质粒(或质粒B—目的基因连接)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家系图,已知甲、乙两种遗传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且乙病为伴性遗传病,Ⅱ-1无致病基因,Ⅱ-2为纯合子,经调查,人群中甲病的患病概率为5.5%。(假设无变异发生且相关基因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男女比例为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甲病和乙病的致病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Ⅲ-2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Ⅰ-1或Ⅰ-2内
C.Ⅱ-3和Ⅱ-4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4
D.Ⅲ-4携带甲病基因的概率是1/11
类型:多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细胞癌变与基因突变有关。为鉴定造成黑色素瘤的突变基因,科学家检测了213例黑色素瘤病人样品的基因突变,发现每个样品都涉及了多种突变基因,其中出现频率最大的两种基因如表所示。

被检基因

检出突变的样品数量

突变基因形式

突变基因活性

A

93

AV

活性增强

B

28

BW

失去活性

 
(1)原癌基因的功能是负责调节______,控制细胞增殖的进程。
(2)根据表中所述突变基因活性变化以及癌细胞具有恶性增殖的特点,推测______(填“A”或“B”)为原癌基因。
(3)分析蛋白质发现,检出到 A 突变的 93 例样品中,相应肽链均是第 600 位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表明 A V 基因的______(填“启动子”或“mRNA”或“碱基种类”)肯定与 A 基因有差异。
(4)有数据表明,B W 基因携带者患上黑色素瘤的风险要比正常人大得多,其中一种解释是携带者的细胞在有丝分裂时发生了体细胞重组。
①从细胞水平看,细胞恶性增殖与否是一对相对性状,那么 B W 是 B 的______性基因,判断理由是______
②体细胞重组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并伴随染色体交叉互换,进而出现基因重组。基因型为 BB W 的细胞,如果发生体细胞重组,将会产生癌变机率明显增大的子细胞,请在如图中画出这种子细胞的基因组成。______

③体细胞重组发生的概率很低,但在植物界也有不少例子。野茉莉的花色是由细胞核基因控制的,包括白色、浅红、粉红、大红和深红五种颜色。下列哪一个选项所述的花色现象最可能是体细胞重组所致?______
a.两株粉红花植株杂交,所有子代植株都不开粉红花
b.浅红花植株与白色花植株杂交,所有子代植株都开深红花
c.浅红花和粉红花上有时出现少数白色斑,而大红花和深红花从未发现
d.为数不少的白色花上出现很多红色斑
(5)生活中的致癌因子很多,但是癌症发生的频率并不是很高。请从黑色素瘤病人样品突变基因检测结果和免疫调节机制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DNA序列D能在基因A表达的转移酶作用下,从序列D所在染色体的某个位置转移到其他位置,或随机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利用这一原理来构建稳定遗传的大豆突变体库。
(1)科研人员分别将序列D和基因A作为____________,插入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T-DNA上,利用农杆菌转化植物,筛选得到转D植株和转A植株。
(2)将得到的转D植株或转A植株自交,若某植株所结种子中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占_________,则判断该植株为T-DNA单拷贝插入。继续种植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种子,长成植株后进行自交,若某植株所结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获得纯合的转D植株或转A植株。
(3)科研人员将纯合的转D植株与转A植株杂交,并根据转入两种植株中的DNA序列的差异,用PCR方法确定杂交是否成功,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可知,F1植株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杂交组是杂交成功的,分析其他杂交组杂交不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杂交成功的所有F1植株进行序列D检测,发现其位置均没有发生转移,推测序列D的转移只发生在
_________(填“体细胞”或“配子”)中,按照这种推测,如果让杂交成功的F1植株自交,理论上F2植株中序列D发生了位置转移的最多可占_________
(5)序列D随机转移会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可以在F2植株中筛选得到多种突变体。让F2植株自交,应在F3中筛选出序列D和基因A为_____________的植株用作构建突变体库,原因是这种植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