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于“社会转型”这个概念,有多种解释。其中有人认为,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的变革,这种变革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如图是关于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的示意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角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文明转型,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的规模看,15世纪(明中叶)到1820年,中国是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1750年,中国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2﹪,而全欧仅占23﹪;直到1820年,中国的GDP仍占世界总量的32.4﹪,居世界第一位。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中国文明终于成型”体现在哪些方面。
(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经济总量长期居世界第一位的中国没有成长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并概括推动1750~1850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因素。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901年,清政府实施“新政”,推行了提倡民族工业、废科举、设学校、派留学生等措施,其目的是为了(     
A.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B.改变中国的封建君主统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D.缓和统治者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观察下列图片,这些农业生产工具在唐宋时期得以产生或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奉行重农抑商政策B.耕作面积不断扩大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农用动力不断革新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钱满素在《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中写道: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下列对材料理解最正确的是(     
A.猜疑的实质是权力的相互制衡
B.政府分权和制衡降低行政效率
C.总统对国会负责避免盲目行动
D.联邦制使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
变法措施结果
A 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
C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 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A.AB.BC.CD.D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910年4月,紫禁城内装设十门电话交换机,在建福宫、储秀宫和长春宫安装电话六部,我国唯一的皇家电话局开始出现,这表明
A.洋务运动正走向高潮B.清朝皇家垄断了电信事业
C.清政府开始了电信现代化D.清末新政在继续向前推进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主要体现在
A.皇权受到制约B.实行联邦制
C.设立责任内阁D.议会拥有立法权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如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95---1911年间中国
A.新建的洋务企业(单位:家)
B.对外赔款的数额(单位:千万两)
C.新建的政治社团(单位:个)
D.对外贸易顺差值(单位:千万两)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由此可见,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无奈   ②对北宋王朝的讽喻   ③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④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