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死海”,位于山西省唯一的内流区内,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运城盐池自古就是中国食盐生产重地,有“南风起,盐始生”之说,近来考古学家在盐池附近发现了古代“池外有堤,堤外有滩,滩外有渠”的护宝堤堰体系。下面为运城盐池相关区域和护宝堤堰体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A.堤——蓄洪和滞洪的作用 | B.渠——导流和分洪的作用 |
C.河——供水和泄洪的作用 | D.滩——阻挡隔离山洪作用 |
水稻一直以来是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下图为该省近几十年来单季稻和双季稻种植面积变化示意图。为了改变近年来双季稻比重下滑的现状,国家出台了扶持双季稻种植的政策。完成下面小题。
A.粮食作物收益多 | B.单季稻产量高 |
C.农村劳动力减少 | D.全球气候变暖 |
A.促进劳动力回乡务农 | B.减少粮食的进口规模 |
C.提高稻谷的销售价格 | D.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雨水丰沛,常常洪水肆虐;南部则非常干旱,人口数量较多,南北部水资源分配极度不均。下图为加利福尼亚州调水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A.气候类型不同 | B.海陆位置不同 | C.供需要求不同 | D.地势高低不同 |
A.水源评估 | B.里程测量 | C.产业规划 | D.人口迁移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山西省是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集中的省份,为改变现状,山西省积极采取措施。下图为2010~2022年山西省三大产业构成占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A.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 | B.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三产业 |
C.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 D.2016年第二产业产值最低 |
A.产业结构单一 | B.科技水平低 | C.基础设施落后 | D.劳动力短缺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海水中两种性质不同的水体在相互接触时,密度越相近越容易相互扩散。如果水体密度相差较大,就会在接触面形成一个狭窄的过渡带,称其为“海洋锋”。北欧海是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最主要的海洋通道,大西洋水和极地水在北欧海中部相遇,形成北欧海海洋锋(下图),其强弱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两支水流相遇后下沉,形成深层水向南输送,并逐渐进入全球深层洋流系统。完成下面小题。
A.6月 | B.7月 | C.9月 | D.12月 |
A.A | B.B | C.C | D.D |
大港油田地下储气库群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是利用枯竭的地下天然气藏改造而成的,包括大张坨、板南等11座地下储气库。该地下储气库群主要承担京津冀地区天然气“错峰填谷”任务,是京津冀地区能源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示意大港油田大张坨地下储气库地表集注站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11月至次年2月 | B.3—5月 | C.6—8月 | D.9—11月 |
A.安全性高 | B.恒温恒湿 | C.储气量大 | D.运维成本低 |
盐水楔是指在河流入海口处,密度大的海水沿河床底部侵入河口形成的界面清晰、形态稳定的楔形水体。下图示意河口盐水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尼罗河 | B.密西西比河 | C.湄公河 | D.亚马孙河 |
A.河口越宽,盐水层越厚 | B.越深入河口,盐水层越厚 |
C.盐淡水密度差大,入侵距离远 | D.水下地形坡度大,入侵距离远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某段河谷一侧的垂直剖面,T₁~T₅为不同时期该段河流形成的阶地。完成下面小题。
A.水平挤压一流水侵蚀一间歇性下沉一外力作用 |
B.水平挤压——流水侵蚀——间歇性抬升—外力作用 |
C.风力沉积—流水侵蚀—间歇性抬升——流水沉积 |
D.水平挤压——风力沉积——间歇性下沉—流水侵蚀 |
A.黄土沉积物的厚度更厚 | B.流水沉积物更厚 |
C.形成时地壳运动更剧烈 | D.形成的时间更晚 |
A.1月 | B.4月 | C.7月 | D.10月 |
白山市是我国首个全幅员森林旅游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中国十大生态屏障之一,其碳中和产业集群合作项目广泛,并利用企业认购固碳产品所获得的资金,进行矿山生态修复、绿色农业和中草药种植加工、建设生态旅游等。白山市与具有相同“生态基因”的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协同发展,以改变长白山区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的局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共建大长白山经济圈。右图示意白山市地理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白山市建设生态屏障的主旨是( )A.保护和经营天然林 | B.建设林草为主的防护林 |
C.营造防风消浪防护林 | D.提高城市适宜居住程度 |
A.健康的投资环境 | B.优惠的地方政策 |
C.丰富的森林资源 | D.众多的重工企业 |
A.城镇开发 | B.生态旅游 | C.乡村振兴 | D.矿区改造 |
历史上的莱茵河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河流生态系统,从阿尔卑斯山到北海海口,沿途河道周围有众多湖泊和湿地,河里的水族种类繁多,最著名的是来自北海的鲑鱼。鲑鱼是溯河洄游性冷水鱼类.不同年龄的鲑鱼喜欢在不同深度活动,以浮游生物、昆虫幼虫、小鱼小虾为食。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复苏,工农业等产业快速发展,几十年间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鲑鱼数量大幅度减少。1987年莱茵河保护国际委员会(ICPR)提出了“鲑鱼2000计划”,即鲑鱼在2000年重返莱茵河上游作为本目标的实现标志。图左为莱茵河的综合治理工程示意图。图右为卵石区水流场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