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用图1装置,制取乙烯 | B.用图2装置,比较碳硅元素非金属性大小 |
C.用图3装置,证明混合溶液中有![]() | D.用图4装置,检验氯化铵受热分解产物 |
A.钛酸钙的化学式为![]() |
B.晶胞中![]() |
C.图(b)中,X为![]() |
D.图(b)立方晶胞的密度为![]() ![]() |
A.Ir单原子位点促进氢气的活化,Mo和Ir的协同作用改变催化剂选择性 |
B.从图示的催化过程可以发现,Mo单原子位点对4—硝基苯乙烯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
C.在双单原子催化剂作用下,可以提高4—硝基苯乙烯的平衡转化率 |
D.使用双单原子催化剂时,可以大大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乙烯苯胺的产率 |
有关 的说法
A.分子中至少有12个原子共平面 |
B.完全水解后所得有机物分子中手性碳原子数目为1个 |
C.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 |
D.与足量NaOH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的钠盐只有1种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 | 苯酚的酸性强于H2CO3的酸性 |
B | 将溴乙烷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后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褪色 | 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 |
C | ![]() ![]() | ![]() |
D | 向![]() ![]() ![]() | ![]() |
A.A | B.B | C.C | D.D |
A.ZWY是离子化合物,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 |
B.晶体X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
C.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D.热稳定性:![]() |
A.![]() |
B.25℃时,![]() |
C.降低pH有利于![]() |
D.![]() ![]() |
A.图①中18-冠-6通过离子键与K+作用,体现了超分子“分子识别”的特征 |
B.图②物质相较NaBF4摩尔质量更大,具有更高的熔沸点 |
C.图③晶体磷化硼晶胞沿![]() ![]() |
D.图③晶胞参数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