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染色体端粒随DNA复制缩短促使细胞衰老属于复制性衰老 |
B.紫外线照射引起的自由基过多促使细胞衰老属于应激性衰老 |
C.胚胎期相关基因表达促使细胞衰老属于发育程序性衰老 |
D.应激性衰老和发育程序性衰老均不利于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
A.图中A箭头所指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此时期伴随着染色体的分离 |
B.图中B箭头所指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1 |
C.在分裂期的细胞中,若中期细胞数比例增加,则丙酯草醚抑制了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
D.实验时对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后,再从盖玻片一侧滴加丙酯草醚 |
A.该动物体细胞中最多有 4 条染色体 |
B.③中的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
C.⑤中的细胞为次级性母细胞和第一极体,此时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
D.若①中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则⑥中细胞的基因型可能各不相同 |
A.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亲子代染色体数目恒定 |
B.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 |
C.减数分裂是特殊形式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D.受精时,精卵细胞相互识别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
A.X-与Xr结合的子代会死亡 |
B.F1白眼的基因型为XrXr |
C.F2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1/2 |
D.F2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为4:3 |
AA | Aa | aa | |
男 | 非秃顶 | 秃顶 | 秃顶 |
女 | 非秃顶 | 非秃顶 | 秃顶 |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4 |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0 |
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
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
B.沉淀、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
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
D.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
A.制成的模型中,腺嘌呤与胞嘧啶之和等于鸟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 |
B.在制作脱氧核苷酸时,需在磷酸上连接脱氧核糖和碱基 |
C.制作模型时,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用2个氢键连接物相连 |
D.该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
A.15N标记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子代中不含15N 的DNA与含15N的DNA数量之比 |
B.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黄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之比 |
C.酵母菌培养液中有氧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相同时,吸入O2量与CO2释放总量之比 |
D.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第二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 |
A.若乙是转移培养繁殖一代的结果,DNA是全保留复制 |
B.若丁是转移培养繁殖两代的结果,DNA是半保留复制 |
C.丙试管中的DNA分子,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 |
D.该实验也可通过检测15N的放射性判断DNA复制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