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CCR5是人体的正常基因,其编码的细胞膜CCR5蛋白是HIV-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感染的“入口”。有学者用“CRISPR/Cas9”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定点编辑后植入志愿者体内,诞生了两位婴儿。这就是学术界和社会伦理界引起激烈争论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请分析回答:

(1)将Cas9蛋白和向导RNA序列注入受精卵的方法称为________。据图推测,“CRISPR/Cas9”技术中,首先由________引导定位至目标DNA序列,然后由Cas9蛋白将DNA切断。这两种物质的作用结果类似于基因工程中________的作用。基因编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脱靶”(对CCR5基因以外的其他基因进行了编辑)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对被切断的DNA进行重新连接前大都会随机切掉或增加几个碱基对,此过程导致的变异属于________。胚胎2的两个变异CCR5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都可能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异的CCR5蛋白无法装配到细胞膜上,从而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精准改变目标DNA序列的技术。下列现代生物科技中与该技术最接近的是________
A.转基因技术B.蛋白质工程C.细胞核移植D.胚胎工程
(4)现今基因编辑技术门槛低,很多人在实验室里都可以做,如果不及时制止,就有泛滥的可能性。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从科研工作者应具备的科学道德、科学精神来思考,你应持有的正确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组培苗在移栽前,一般需要炼苗,目的在于提高组培苗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下图是不同炼苗方式组合对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移栽存活率的影响,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闭盖炼苗:T1=3d,T2=6d,T3=12d
开盖炼苗:t1=1d,t2=2d,t3=3d
不同炼苗方式组合(T+t)对白兰地
红枫移栽存活率的影响
A.炼苗初期应创设与室外环境相同的条件,促使组培苗适应环境
B.闭盖炼苗期间应控制的环境条件为:无菌、无光,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C.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的最佳炼苗方式是闭盖锻炼6d后,再开盖炼苗3d
D.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的移栽存活率随着闭盖锻炼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同学为研究腺垂体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将若干健康的、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为2组。
A组:每只小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促甲状腺激素
B组:每只小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促甲状腺激素抑制剂

②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浓度,并记录。
③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要求与说明:促甲状腺激素抑制剂能与促甲状腺激素结合使促甲状腺激素失去活性;实验持续时间合适;实验条件均适宜)
请回答:
(1)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请在坐标系中绘出甲状腺激素浓度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浓度的变化曲线)_________
(3)分析与讨论
①用甲状腺激素浓度作为检测指标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后,小鼠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浓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分组时,还可增设C组作为对照组,C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二倍体植物(2n=10)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其花色有白色、黄色、橙红色三种类型,花色产生的原理是:白色前体物质→黄色素→橙红色色素。已知基因A控制黄色素的合成,基因B控制橙红色色素的合成。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现用纯合橙红花雌株与纯合白花雄株杂交,得到F1植株,F1进行测交,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橙红花雌株与白花雄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
(2)对F1进行测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交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让F1雌雄株交配,产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鼠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3对等位基因决定,3对基因控制色素合成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相关显性基因完全显性,且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表达产物没有图示功能。

(1)某研究小组为探究相关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选择纯合黄色小鼠进行杂交实验,再让F1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杂交亲本组合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理论上,若F2代黄色鼠:褐色鼠:黑色鼠为__________,则3对等位基因均可自由组合。
(2)另一研究小组通过基因敲除技术,培育出不含E基因的小鼠。利用该品种进行上述杂交实验,经过多次重复实验,发现F2中个体表现型及比例接近黑色鼠:褐色鼠:黄色鼠=7:1:4。
①请针对出现该分离比的原因,提出一种合理的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验证该解释是否正确,设计如下实验:选择F2中毛色表现为褐色的__________小鼠与表现为黄色异性小鼠进行杂交实验。根据以上假说推测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研究方法与孟德尔遗传定律利用的研究方法相同,②为该研究方法中的__________过程。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奶牛疾病研究所有只患显性遗传病I的公牛甲和只患病I的母牛乙、丙、丁。病I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对a为完全显性;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对该病有影响,BB使病情加重,bb使病情减轻。患病Ⅱ(基因是D、d)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下表是促进母牛超数排卵后受精培育的子代情况统计,请回答以下问题:

(1)病Ⅱ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不考虑XY同源区段)
(2)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乙在病I上的病情表现为___________
(3)杂交组合二的子代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病Ⅰ病情重:中:轻=___________
(4)让杂交组合二与杂交组合三“正常”子代等数量放在一起雌雄随机交配,下一代患病I的概率是___________;患病Ⅱ的概率是_______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为甲型血友病、糖元沉积病Ⅰ型及蚕豆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甲家族不具有糖元沉积病Ⅰ型致病基因,乙家族不具有蚕豆病致病基因,Ⅰ-2不含蚕豆病致病基因。人群中患糖元沉积病Ⅰ型的概率为1/250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Ⅱ-1与Ⅱ-6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49/51
B.Ⅱ-5与Ⅱ-6再生一个两病兼患的孩子概率为1/612
C.Ⅳ-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母亲
D.为确保Ⅳ-3的优生,Ⅲ-3可通过羊膜腔穿刺获取少许羊水,离心后进行羊水细胞和生物化学方面的检查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雌雄异株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叶片形状有细长、圆宽和锯齿(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编号
母本植株数目表现型
父本植株数目表现型
F1植株数目表现型
F2植株数目表现型

80锯齿
82圆宽
82锯齿
81细长
81圆宽
242锯齿
243细长

92圆宽
90锯齿
93细长
92细长
93圆宽
91锯齿
275细长
 
(1)杂交I的F2代表现型比例出现异常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杂交Ⅱ的F1中雌性细长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双杂合/单杂合/双显纯/双隐纯),选取杂交I的F2中所有的圆宽叶植株随机杂交,子代雌雄株比例为______
(2)如图为该植物的性染色体示意图,已知该植物的抗病性状受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但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定不在Ⅱ2区段上),请通过调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①对该植物的易感病植株进行调查,统计_________
②若_______,则易感病基因(d)最可能位于Ⅰ区段上;
③若_______,则易感病基因(d)可能位于Ⅱ1区段上。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完成下列填空。
(1)用纯种的灰身果蝇(B)与黑身果蝇(b)杂交,得到F1,让F1相互交配后,将F2中的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F2中的所有灰身果蝇再自由交配,产生F3,则F3中BB 、Bb、bb三种基因型的比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牡丹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是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 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深红色牡丹同一白色牡丹杂交,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若这些个体自交,其子代将出现花色的种类为________种。
(3)豌豆种子的子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形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其中Y对y为显性,R对r为显性)。某一科技小组在进行遗传实验时,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有4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作出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①写出亲本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将子代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理论上讲后代中的表现型比例是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育种专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授粉后获得30株大穗抗病和若干株小穗抗病,其余的都不抗病.若将这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在其F1中选择大穗抗病的再进行自交,理论上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_______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为研究某种植物3种营养成分(A、B和C)含量的遗传机制,对野生型进行人工诱变处理破坏相关基因的功能,经分子鉴定获得3个突变植株(M1、M2和M3)。其自交一代结果如下表,表中高或低指营养成分含量高或低。

(1)仅从M1的自交结果看,M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等位基因依次用A、a,B、b,C、c…表示),相关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对M1、M2、M3组分析可知,每对基因都是显性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这三种营养成分至少由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提示:该植物中有前体物质可以通过一定的代谢途径转变为这三种营养物质)。
(3)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从突变植株自交一代中取A高植株与B高植株杂交,从后代中选取A和B两种成分均高的植株,再与C高植株杂交,从杂交后代中获得A、B和C三种成分均高的植株。
(4)从M1自交一代中取纯合的(A高B低C低)植株,与突变体M2基因型植株杂交,理论上其杂交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