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口分布很不均衡,“圣彼得堡—图瓦线”是俄罗斯的人口分界线。下表为俄罗斯2002年到2017年人口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区域/人口 | 2002年 | 2017年 | |||
数量(万人) | 密度(人/km²) | 数量(万人) | 密度(人/km²) | ||
俄罗斯 | 14518.2 | 8.5 | 14688.0 | 8.6 | |
联邦区 | 中央 | 3799.1 | 58.4 | 3931.1 | 60.5 |
西北 | 1398.6 | 8.3 | 1395.2 | 8.3 | |
南部 | 2291.4 | 38.9 | 1644.2 | 36.7 | |
北高加索 | -- | -- | 982.4 | 57.6 | |
伏尔加 | 3115.8 | 30.0 | 2954.3 | 28.5 | |
乌拉尔 | 1238.2 | 6.9 | 1235.6 | 6.8 | |
西伯利亚 | 2006.4 | 3.9 | 1928.8 | 3.7 | |
远东 | 668.7 | 1.1 | 616.5 | 1.0 |
A.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 B.西侧区位条件优越 | C.与亚欧分界线重合 | D.东侧区际联系便捷 |
A.人口分布趋向均衡 | B.人口数量为负增长 | C.人口重心向西移动 | D.人口向边疆区迁移 |
A.倡导土地流转,实现粮食生产集约化 | B.加强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
C.增加粮食进口量,稳定粮食供应市场 | D.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实现农业多种经营 |
新型城镇化背景之下,“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密度呈现新态势。表示意多因子对“胡焕庸线”两侧城市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力指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因子 区域 | 城市规模 | 城市群类型 | 行政等级 |
东南半壁 | 0.283 | 0.037 | 0.046 |
西北半壁 | 0.487 | 0.046 | 0.516 |
A.省会辐射能力较弱 | B.省会人口已经饱和 |
C.大型城市数量更多 | D.城市群类型更多元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根据主城区内的主要环城道路(环城路、二环路、三环路),可将昆明市主城区由内到外划分为核心区域、二环区域、三环区域、新城区域。读昆明主城区高收入人口居住空间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A.东北—西南向的集聚轴带 | B.东北一西南向的点式分布 |
C.西北—东南向的集聚轴带 | D.西北—东南向的点式分布 |
A.公共交通 | B.城市规划 | C.景观特色 | D.基础教育 |
A.文化氛围活跃 | B.住房价格较低 | C.购物非常方便 | D.人口密度适宜 |
人口数量和人口分布影响国家的综合国力。俄罗斯广袤的国土与其人口数量和人口分布存在失衡现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口数量经历了先减后增的过程,2002年为14518.2万人,2017年为14688.1万人。下图示意俄罗斯各联邦2002和2017年的人口数量(单位:万人)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向西 | B.向南 | C.向北 | D.向东 |
A.人口出生数量下降 | B.中央联邦区虹吸作用强 |
C.自然环境快速恶化 | D.乌拉尔联邦区就业率高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人户分离人口是指现住地与户籍地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为我国广东、江西、西藏、黑龙江四省区2020年人口流动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交通条件的改善 | B.区域经济的差异 | C.乡村振兴的实施 | D.人口跨区域流动 |
A.广东 | B.西藏 | C.江西 | D.黑龙江 |
人口迁移成为各地区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的重要驱动力,正在重塑中国人口空间格局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下表示意六普、七普省际人口迁移前五位迁移路线及规模(单位:人)。完成下面小题。
六普 | 七普 |
湖南至广东(2929810) | 湖南至广东(1631770) |
广西至广东(2345420) | 广西至广东(1569220) |
湖北至广东(1570210) | 安徽至江苏(985520) |
安徽至江苏(1545550) | 安徽至浙江(944810) |
四川至广东(1532750) | 河南至浙江(849630) |
A.更好的教育资源 | B.更多的休闲时间 |
C.更高的经济收入 | D.更优的生态环境 |
A.层次性 | B.邻近性 | C.整体性 | D.均衡性 |
A.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 B.人口向中西部转移 |
C.经济发展水平下降 | D.人口迁移规模下降 |
改革开放后,我国省际发展水平逐渐拉开差距,加上户籍制度改革对人口流动限制的放开大量劳动力跨省流动去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工资收入。而近年来,我国跨省流动的人口数量和流向类型均有所变化。表示意2017年人口省际回流的流向与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流向类型 | 省际回流/% | 跨省未回流/% | |
户籍地所在地区 | 东部地区 | 14.36 | 19.45 |
中部地区 | 49.16 | 48.43 | |
西部地区 | 36.48 | 32.12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A.生态环境恶劣 | B.经济水平较低 |
C.旅游产业发达 | D.基础设施完善 |
A.政策因素 | B.交通条件 | C.生活成本 | D.科教条件 |
人口收缩(或增长)是指一个区域的总人口劳动力或者家庭数量出现下降(或上升)的现象图为不同时段贵州省县域人口收缩(或增长)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A.出省务工人口增多 | B.省内流动人口减少 |
C.出省人口回流增多 | D.省外人口大量迁入 |
A.政策调控 | B.产业发展 | C.交通改善 | D.环境优化 |
近年来,黑龙江省人口外流严重,经济发展受阻。2024年元旦前夕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众多关于哈尔滨宠爱“南方小金豆”“马铃薯公主”的热门内容,哈尔滨旅游火出图,元旦假期旅游总收入达同期历史峰值。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近年来黑龙江省人口外流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生态环境 | B.经济 | C.政治 | D.社会文化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人口收缩是指一个区域出现总人口、劳动力数量、家庭户数等下降的现象。下图示意2009~2020年东北三省城市人口收缩区空间分布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A.重度人口收缩型城市行政等级高 | B.人口空间分布总体趋于均衡 |
C.轻度人口收缩型城市人口规模小 | D.经济发展重心整体向南移动 |
A.经济较发达无外流人口 | B.老工业基地环境质量改善 |
C.对周边的“虹吸效应”强 | D.人才引进政策的吸引力强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