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书斋中的寻章摘句,从来不停留于仅仅解释世界,而是在顺应并引领历史潮流中改变世界,在宏大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中谱写新的篇章。
当今世界最宏大、最现实、最鲜活的社会主义实践正在中国社会渐次展开并渐入佳境。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在这一实践中孕育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在其指引下豪迈前行的中国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取得历史性成就,是新时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是党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全过程人民民主新理念从提出到写进法律,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2022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又将“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法律。2023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明确“立法应当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2023年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回顾十年成就,总结成功经验,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来,已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不断加深合作与交流。前十年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打造了一个可靠的“朋友圈”。受一些因素的影响,第二个十年挑战远大于之前。下一个十年我们要巩固现有的合作成果,稳固基本盘;要拓展新的领域,持续地为共建“一带一路”增添新活力、新动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共商共建共享。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产业链是否完整 |
B.优化产业链布局有利于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
C.在绿色产业链上下游均占优势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
D.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 |
2023年9月,杭州亚运会践行“绿色”办赛理念,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绿色答卷”。
筹备阶段,亚组委遵循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出台了绿色健康建筑设计原则,明确了亚运场馆节水、节能、节材等设计要求。彰显地方特色,打造“绿色建筑”,亚运场馆各显其能。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建立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地面鹅卵石下的雨水回收系统可将雨水变为喷泉用水、灌溉用水,每个月节约约1000吨水;德清体育中心在原有建筑屋顶加装了隔热和防眩帘幕,不仅减少了对运动员的光线干扰,还降低了场馆对阳光热量的吸收,节省了能耗;黄龙体育中心采用“移动反击式破碎站”技术,将建筑垃圾破碎并自动分类,以作为建筑原料循环利用。在绿色理念的引领下,亚运会场馆绿色践行取得了明显成效。
开幕式上,顺应传统朴素的自然观,通过科技赋能,为世界带来了借助三维动画、AR技术展现的绿色数字烟花;创新思维模式,采用“数实融合”的方式点燃主火炬。杭州亚运会传播了生态优先、低碳发展的理念,提高了人民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实现降碳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绿色、低碳、环保正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刚需”。
党和国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立法修法步伐,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核安全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生物安全法、长江保护法、湿地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噪声污染防治法、黑土地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10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完善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助力打赢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2023年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用法治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