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A.制乙二醇适宜的温度范围是470~480K |
B.实验条件下反应③的活化的最高,升温更有利于反应③ |
C.减压可提高乙二醇的平衡产率 |
D.铜基催化剂用![]() |
A.h₁和h₂反映II处和III处含有的神经纤维数量 |
B.Ⅱ处的神经纤维数量比Ⅲ处的多可导致h1>h2 |
C.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不同可导致t1<t3 |
D.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越远t2的时间越长 |
A.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都分布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 |
B.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都相同 |
C.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相同 |
D.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 |
全球发展的整体性只体现在真正普适于所有社会的三大过程当中,即人口增长、技术的进步与传播、不同社会之间日益增长的交流。伴随这三大过程,人类进入了地球上几乎所有可以居住的地区,组成了成千上万个具有独立文化系统的社会,彼此之间形成大小不一的经济或文化交流网络;在网络中各地的自然物种互相传播,各种新技术、新观念和新信仰互相交流。全球史学者通过描述这三大过程,为在全球化时代重新认识本土文化价值的各民族提供了新的审视角度。
——刘新成《什么是全球史》
材料提供了全球化过程中的诸多思考,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小彬同学在观看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后对唐代玻璃器皿产生了兴趣,开始了相关史料探究。
步骤一 小彬同学在博物馆中看到以下一些出土的玻璃器皿。
何家村窖藏出土 | 法门寺塔出土 | 法门寺出土 | 新疆博物馆藏 |
步骤二
史料 | 史料 来源 | 史料 类型 | 史料 信息 | 结论 |
唐何家村窖藏出图土 | ① | 呈淡黄色,口径14.1、高9.8厘米;经过现代科学技术测试,结果显示其化学成分是中亚玻璃的典型器。 | 异国情调的凸环纹玻璃碗是从伊朗高原输入的萨珊玻璃器。 | |
“窗户之丽者,有琉璃之制焉,洞澈而光凝秋水,虚明而色混晴烟。 | (唐)王棨《琉璃窗赋》 | 文献史料 | ② | 玻璃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 |
“劫国(今阿富汗),唐武德二年,遣使贡宝带、金锁甲、玻璃水精杯各一;玻璃四百九十枚,大者如枣,小者如酸枣。” |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 | 史料 类型 | 阿富汗遣使朝贡,携带玻璃数量较多,种类多样。 | ③ |
步骤三 为了进一步地探究这些玻璃器皿的来源,小彬同学又收集到了如下一组材料;
(罗马帝国)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琥珀、琉璃。……
——《后汉书.西域传》
蜀宾(今阿富汗),武德二年,遣使贡宝带、金锁、水精盏、颇黎(玻璃)状若酸枣。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西域传》
在法门寺出土的琉璃盘上,有些装饰着明显的伊斯兰风格的图案,推测这些蓝色琉璃盘是阿拉伯帝国的产品。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玻璃》
(1)可以从哪些视角对以上唐朝玻璃器皿进行探究?请拟写出两个视角。A.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 | B.实践了启蒙运动的最高成果 |
C.反映了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 | D.强调分权制衡原则的重要性 |
A.强化了氏族贵族的特权 | B.促进了新生产关系发展 |
C.推动了日本近代化转型 | D.保障了农民土地所有权 |
A.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成功缔结了《朝鲜停战协议》 |
C.增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 D.使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 |
进口轻工业产品 | 进口重化工业品 | 出口轻工业产品 | 出口重化工业品 | |
1912年 | 54.7 | 13.7 | 10.9 | 3.6 |
1936年 | 14.3 | 47 | 25.2 | 6.5 |
A.中国工业布局得到了改善 | B.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 |
C.中国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 D.社会经济结构渐趋失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