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1926年前后,湖南农村流行“金花米子、开红花,一开开到穷人家。穷人家,要翻身,世道才像话;今天望,明天望、只望老天出太阳;太阳一出照四方,大家喜洋洋”等民谣。此外、湖南农民称土豪劣绅为“长牙齿”“坐长板凳的”“打头张衙门”“铁门坎”等。该状况(     
A.标志着土地革命的勃兴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促使全党工作重心转移D.为国民革命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在北京等地的士大夫反对学外语、竭力阻挠京师同文馆开馆之际,上海的《申报》却不断出现“数英文课”“英德法日口语班”等广告。19世纪70年代,上海开办各式外语学校20多所,以教授实用口语、英文公文的短训班最受欢迎。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社会开放程度具有地区差异B.政治与经济中心出现了分离
C.大众传媒助力现代教育发展D.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日益严重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郑和下西洋期间,在同南洋、印度洋、东非国家或地区进行商品交易过程中,对运去的中国丝织品、百货等商品、逐一议定价格、并把价格列入书面合同,双方保存,再不悔改,这主要体现了(     
A.“重义轻利”的儒家思想B.互惠互利的外交政策
C.“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D.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唐代,李白在《长歌行》中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即使是挫折失意,仍不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高适《塞下曲》曾云:“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这体现出当时(     
A.士人建功立业的价值追求B.市民文学的创作主体逐渐多元化
C.诗歌的主流形式发生转变D.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契合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礼”最初被运用于祭祀活动中,通过与宇宙、神明的交流感应以树立君主的权威与合法性。春秋战国时期。“礼”逐渐完成了由“神化”至“人化”的过渡,融入了关于权力地位、身份等级、关系秩序等方面的思想内涵,成为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该变化(     
A.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反映了大一统局面的瓦解
C.折射出诸子合流的趋势D.标志着儒学观念的世俗化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重要思想,也是一种美好社会理想,就是“天下大同”。所谓“天下”者,是所有人所有民族所有国家共有之天下。所谓“大同”者,《礼记》中说:“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吕氏春秋》中说:“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基于“天下大同”,中国的古贤们还提出了“民惟邦本”“国以民为本”的民本主义。所谓“以民为本”,就是倡导社会经济、政治、活动和治国理政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天下民众共同利益,实现“安民”“富民”“乐民”。西汉著名的政论家贾谊就说过:为政者应“以富乐民为功,而以贫苦民为罪”。当然,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统治者没有也不可能贯彻实行“天下为公”“以民为本”,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安民”“富民”“乐民”。但是,“天下大同”和“以民为本”这种体现人民性、民主性的先进思想和美好社会理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却一直为致力于社会进步的志士和劳动人民在不断追求和长期实践斗争中传承下来。

——摘编自滕文生《天下为公:中华文明的世界贡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政府的要求下,好莱坞导演与美国新闻署密切合作,创作了数百部电影,并借助1958年布鲁塞尔博览会,“展现美国的生活方式”。美国政府此举旨在(     
A.与苏联争夺东欧地盘B.利用软实力进行文化渗透
C.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D.遏制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技术成熟后,由英国向法、德、美等国传播,稍晚些影响到俄国和日本。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欧美多国,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表现尤其惹人注目,“德国制造”成为了精品的代名词,这让拥有众多商品倾销市场的英国黯然失色。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     
A.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B.导致了西方列强两极分化
C.为商业的革新指明了方向D.受到国际市场的强烈影响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734年,伏尔泰发表《哲学书简》一书,全书共25封信,描述了英国风俗、体制、学术、宗教、文艺等。其中第12-17封分别谈培根、洛克、笛卡尔和牛顿的比较以及牛顿引力体系、牛顿光学以及数学,合计占全书约五分之一。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理性意识在民众中逐渐普及B.科学进步助推了思想解放
C.英国成为了欧洲学习的榜样D.启蒙运动促进了社会革命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学者认为,西欧中世纪后期的大学具有自由、开放、包容的办学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使其与外界所谓的黑暗形成了鲜明对比。此外,西欧中世纪后期的大学很好地处理了与教会、世俗政权的关系,保持了较高的独立性,成为青年学子向往的一片净土。该学者意在强调西欧中世纪后期的大学(     
A.离间了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B.协调了教会与政权之间的关系
C.为社会转型准备了一定的条件D.使青年学子的觉悟得到了提高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