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线框中的感应电流最大为1A |
B.bc边到达x=0.75m时,拉力F的功率为4W |
C.整个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为1.25J |
D.整个过程中线框产生的焦耳热为1.5J |
A.R1、R2、R3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
B.通过 R1、R2、R3的电流之比为![]() |
C.a、b 间输入功率与变压器输入功率之比为![]() |
D.a、b 间输入电压与变压器输入电压之比为![]() |
A.若振幅为10cm,振子的振动周期可能为0.6s |
B.若振幅为10cm,振子的振动周期可能为1.0s |
C.若振幅为20cm,振子的振动周期可能为9.0s |
D.若振幅为20cm,振子的振动周期可能为6.0s |
A.a、c两点处场强相同,b、d两点处场强相同 |
B.a、c两点处电势相同,b、d两点处电势相同 |
C.负电荷![]() |
D.在b点静止释放一负电荷(不计重力)将在![]() |
A.外力大小为F时,两棒间的距离为![]() |
B.撤去外力F后瞬间,两棒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C.撤去外力F后,在运动过程中的任意时刻,安培力对两棒做功的功率绝对值相等 |
D.两棒最终会同时达到静止状态,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