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B.同源染色体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C.每个四分体包含2对同源染色体
D.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关减数分裂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复制在减数分裂前间期完成,此时细胞体积会适当增大
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D.染色体数目减半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又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下图所示的细胞中,能在减数分裂时发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是(       
A.   B.   
C.   D.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把含14N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氮源为15N的培养液中,完成一次细胞分裂后,再放回氮源为14N的环境中培养,DNA复制一次后,将大肠杆菌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DNA(如图所示)。如果DNA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则离心后DNA组成分析应为(       

大肠杆菌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模式图
A.3/4轻氮型,1/4重氮型
B.1/4轻氮型,3/4中间型
C.1/2中间型,1/2重氮型
D.1/2轻氮型,1/2中间型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棉花的粗纤维与长纤维B.豌豆的圆粒和黄粒
C.猫的白毛和鼠的褐毛D.矮牵牛的紫花和白花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已知某植物开红花是由两个显性基因A和B共同决定的,否则开白花,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植株AaBb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A.4种,9:3:3:1B.4种,1:1:1:1
C.2种,9:7D.2种,3:1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对母本授以父本的花粉B.对父本作套袋处理
C.对母本进行去雄D.人工授粉后阻断其他花粉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蒂蛀虫是荔枝的重要害虫。科研人员培育转基因抗虫荔枝的过程如图1所示,SalⅠ、HindⅢ和BamHⅠ三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在目的基因和Ti质粒上的位置已知。回答下列问题:

   

(1)Ti质粒是植物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图中Ti质粒上有两个标记基因,与具有一个标记基因的Ti质粒相比,其优点是______。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的生长特点为______,利用该特点可以将其筛选出来。
(2)科研人员采用了如图2所示的巢式PCR技术获取抗虫基因,巢式PCR是一种变异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使用两对PCR引物扩增完整的片段。第一对PCR引物(也称外引物)扩增片段和普通PCR相似。第二对PCR引物称为巢式引物(因为其在第一次PCR扩增片段的内部,也称内引物),结合在第一次PCR产物内部,使得第二次PCR扩增的片段短于第一次扩增的。相比于常规PCR,巢式PCR获得的目标产物特异性更强。

   

①PCR扩增加入的缓冲液中含有Mg2+,其作用是______,在最后一个循环中通常还需要维持在72℃条件下5min,其目的是______
②图2中由中间产物获得目标产物,至少需要经过______次变性。
(3)科研人员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抗虫基因导入荔枝细胞,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得到的转基因植物有一部分不具有抗虫性状,经DNA分子杂交技术发现,这部分植物不含抗虫基因,原因可能是______(答出2点即可)。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培育克隆鼠的新途径——利用体细胞获得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将iPS细胞注入内细胞团不发育的囊胚中获得重组囊胚,再经胚胎移植获得克隆鼠,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在体细胞与iPS细胞中,全能性更高的是______细胞。
(2)灰鼠体内的受精作用过程中,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发生在精子入卵______(填“之前”“之后”或“同时”);胚胎工程操作中,常以观察到____________作为判断卵子受精的标志。
(3)保证重组囊胚能在白鼠子宫内继续发育的方法是______
(4)图示克隆鼠与体细胞供体的遗传特性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据图分析原因是__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双特异性抗体是含有2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的人工抗体,能在靶细胞和功能分子(细胞)之间架起桥梁,激发具有导向性的免疫反应,可以通过重组DNA技术或细胞融合技术人工制备实现,现已成为抗体工程领域的热点,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图1表示科研人员通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杂交瘤细胞杂交技术生产双特异性抗体的部分过程。图2是某双特异性抗体作用示意图。已知长春花所含的长春碱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程①处理过的小鼠产生的B淋巴细胞群能合成并分泌______(填“一种”或“多种”)抗体。过程②诱导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方法有______(答出2点)。
(2)过程③在HAT培养基上进行,______都会死亡。过程④一般在多孔细胞培养板上进行:先将细胞悬浮液稀释到7~10个细胞/mL,再在每个培养孔中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这是为了______。过程⑤⑥的操作目的是获取能分泌可同时识别______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单克隆杂交一杂交瘤细胞。
(3)与直接使用长春碱相比,将长春碱与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合后给药,对人体的副作用______(填“小”“大”或“基本不变”)。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