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把实行改革开放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
B.为人类求解放,始终代表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 |
C.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D.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2月3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公布。
意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要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有储备三年行动,优化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对各民族、基层自治组织、宗教组织、公职人员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
◆要增进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在市民公约、村规民约中体现爱国主义精神; ◆国家鼓励和支持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和爱国情感; ◆应当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发挥他们在忠于国家、为国奉献,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 |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3月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围绕今年的人大会议,某班同学搜集了以下素材。
序号 | 政治现象 | 蕴含的《政治与法治》道理 |
① |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97名占比16.69%;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34名,占比21.3%党政领导干部代表969名,占比32.55% | A |
② | 国务院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并请各位代表审议。 | B |
③ | 3月8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场“代表通道”活动。6位全国人大代表围绕新质生产力、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主题接受现场采访。 | ( |
④ | 3月11日下午的会议议程包括:表决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草案。 | D |
2023年12月6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2023年经济形势和2024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掌舵领航,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指引奋进方向。
制度优势是我国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保证。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A.夯实了民族平等的制度基础 | B.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C.消除了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别 | D.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
A.发展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 | B.实现各民族的同步富裕 |
C.建立和完善新型民族关系 | D.保障自治区行使自治权 |
甲:街道办要定期派出巡逻队伍,对扰民活动进行惩处。 |
乙:成立居民监督小组,对噪音扰民现象进行及时劝阻。 |
丙:在社区公共场所使用音响设备跳舞须经过居民会议同意。 |
丁:居民使用高音设备开展活动要在规定的时段和场所进行。 |
A.甲和乙 | B.甲和丙 | C.乙和丁 | D.丙和丁 |
A.实行民主监督 | B.创新治理方式 |
C.制定自治章程 | D.规范选举程序 |
A.积极参政议政 | B.在组织上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C.主动参与执政 | D.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