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互鉴·共赢

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公元500年)之前,远距离贸易存在很大的风险。在古典时代,两方面的发展降低了旅行的风险,刺激了远距离贸易。首先,统治者出于军事和管理国家的目的,大力投资修建道路和桥梁,客观上促进了国内贸易的发展。其次,古典社会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往往彼此相连。当这些帝国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对抗和冲突时,整个欧亚大陆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就会出现一派和平的气息。远距离商贸的成本降低了,商品经营的规模急剧扩大。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远距离贸易发展的条件。
“哥伦布交流”指的是16到18世纪间,发生在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间的动植物、微生物的交流和人口的迁移。下表为“哥伦布交流”的大事年表(部分)。
1492年 |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 |
16世纪初 |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
1510年 | 西班牙的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
1535年 | 法国人带来的流感病毒使圣劳伦斯河谷的印第安人灭绝 |
1555年 |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
16世纪70年代 | 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
16世纪90年代 | 爱尔兰、西班牙、法国等地开始种植马铃薯 |
约1700年 |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 |
——整理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哥伦布交流”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