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随舱下行的载人空间站第三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中,包括了经过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得的水稻种子。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生长的水稻,其多种性状都与地面不同,为进一步创制适应空间环境的作物提供了理论依据。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培育出水稻种子,主要得益于( )A.政策 | B.土壤 | C.市场 | D.科技 |
A.丰富水稻品种 | B.提高水稻品质 | C.扩大种植规模 | D.节约生产成本 |
下图为“某城镇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 B.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
A.毗邻大学,文化氛围浓厚 | 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
C.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 D.水岸名邸,依山傍水 |
“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是我国在西部地区的实验项目,是全球第一个规模化液态太阳燃料的工业化示范工程。其核心技术是通过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然后将氢和捕集的二氧化碳,利用催化剂合成液态的甲醇(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适合在全国大范围推广 | B.是对太阳辐射的直接转化 |
C.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 | D.从消费角度解决我国资源安全问题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A.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 B.快速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
C.可以全面替代传统能源 | D.能够充分挖掘可再生能源潜力 |
A.电子产品垃圾无法直接应用于工业生产 | B.厨房垃圾在运输过程中大量遗撒和泄漏 |
C.电子产品垃圾比可回收塑料垃圾价格高 | D.垃圾中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威胁本国环境 |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地循环运动中,下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①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 | B.②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 |
C.③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 | 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 |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 B.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
C.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减少 | 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 |
下图为2021年某月连续三日全国冰冻线(最低气温0℃线)进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天气过程的形成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 | B.21-22日北京最低气温回升到0℃以上 |
C.22-23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为雨雪天气 | D.甲处冰冻线向北凸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
A.东北地区—加固河流堤坝,防止洪涝威胁 | B.华北地区—检修道路设施,保障交通安全 |
C.青藏地区—清理农田积雪,避免作物冻害 | D.东海海域—发布海冰预警,停止渔船作业 |
A.②③④⑤⑥ | B.①②③④⑥ | C.①③④⑤⑥ | D.①②③④⑤ |
大豆具有粮食和油料双重属性,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下图为我国2008-2017年大豆产量、进口量与消费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大豆生产集中在华北平原 | B.大豆的产量持续下降 |
C.大豆的消费量呈上升趋势 | D.大豆进口量逐年提升 |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②④ |
A.绿色开采、对排放废气进行环保处理 | B.绿色开采、耕地资源利用节约化 |
C.秸秆综合利用、耕地利用节约化 | D.快递包装绿色化、流通领域节能减排 |
江西省上堡梯田兴起于秦汉时期,一代代居民在此依山建房、开山垦田,梯田规模逐渐扩大,最高海拔1260米,最低280米,垂直落差近千米。下图为上堡梯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地处中温带,年平均气温低 | B.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春夏季节 |
C.耕地面积小,机械化水平低 | D.海拔较高,热量较少,生长周期长 |
A.降水量大,利于防洪 | B.地势起伏较大,便于劳作 |
C.植被茂密,利于防风 | D.道路交错,利于发展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