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类型 | 草甸草原 | 典型草原 | 荒漠草原 |
植物种类(种) | 160 | 100 | 80 |
平均种类(种/m2) | 20 | 18 | 10 |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 2000 | 900 | 200 |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
C.草甸草原的光合作用总量大于典型草原 |
D.草原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
A.蛋白质工程的操作起点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出相应的基因,并借助基因工程实现 |
B.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蛋白质工程最终还是要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来完成 |
C.当得到可以保存半年的干扰素后,在相关酶、氨基酸和适宜的温度、pH条件下,干扰素可以大量自我合成 |
D.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产生的变异都是可遗传的 |
A.提高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可显著抑制紫茎泽兰的入侵 |
B.群落物种多样性越高,入侵物种可利用资源越少 |
C.NRI指数越大,生态位重叠程度越高,抵抗入侵能力越强 |
D.应从其他地区引入紫茎泽兰的近缘物种,来防控其入侵 |
A.过滤液沉淀过程在4℃冰箱中进行是为了防止 DNA 降解 |
B.DNA 既溶于 2mol/L NaCl 溶液也溶于蒸馏水 |
C.粗提取的DNA 中含有核蛋白、多糖等杂质 |
D.将粗提取的 DNA 溶于2mol/L NaCl溶液中, 加入二苯胺试剂 DNA 被染成蓝色 |
A.培养基中缺少色氨酸时,阻遏蛋白Cl合成 |
B.阻遏蛋白Cl与PL结合,目的基因转录关闭 |
C.培养基中富含色氨酸时,目的基因表达水平下降 |
D.调节培养基中色氨酸含量能控制目的基因表达水平 |
A.限制酶可识别并切割外源DNA,以防止被入侵 |
B.甲基化修饰可以避免原核细胞自身DNA被切割 |
C.PCR时应加入甲基化酶,便于Dpnl酶识别并切割 |
D.该防御系统的形成是原核细胞长期进化的结果 |
A.正常小鼠,腹腔注射无关抗体 |
B.AD小鼠,腹腔注射无关抗体 |
C.AD小鼠,腹腔注射单克隆抗体7B8 |
A.胚胎工程一般采用促性腺激素处理B使其超数排卵 |
B.若过程①表示体外受精过程,从C获得的精子可直接受精 |
C.过程②通过显微操作法去除供体卵母细胞的细胞核 |
D.过程③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获得的F后代是克隆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