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以来,中国大地上的脱贫攻坚战轰轰烈烈,战果丰硕。扶贫成效及其经验引起世界关注。目前,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识贫”是前提。因区域和个体因素的差异,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有不同: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没有资金和技术,有的因居住在不适宜生存的地方,有的因存在“等靠要”思想……针对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各地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生动的可供借鉴的模式:甘肃省成功将电子商务融入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有效改变了贫困地区的产业价值创造模式;四川省积极采取措施补齐贫困地区医疗保障短板,破解了因病致贫返贫难题;云南省通过补齐短板夯实教育脱贫根基,聚焦特殊地区实行重点倾斜,有效提升了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和就业率;青海省发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通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行文化惠民、厚植特色文化产业根基实行文化富民、引导先进观念意识传播实行文化教民等举措,实现了“扶贫”和“扶志”同步、文化发展与旅游发展同步。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说明我国取得扶贫成就的原因。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此,浙江省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截至2018年6月底,浙江省实现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市、县、乡三级全覆盖。“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在党委领导下,政府在广泛听取、充分吸收人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候选项目,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投票决定后,由政府组织实施,并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监督和评价的制度。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作用。材料一著名作家王蒙说:“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沽态度”。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可以说书香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而当今社会,读书之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却日渐成为一种奢望。远离了阅读,就远离了与思想的对话。很多好的思想和观念就无法入心、入脑,内化为能量。
材料二“为书香找到归宿,让一切美好发生”,为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提升全体师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品味,我校与省新华书店合作建设了“衍林书屋”。营造崇尚阅读的良好氛围,让诗书在师生的心中开花,让远方在师生的脚下延伸,让书香为个人成长助力,为学校发展增底蕴。
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谈谈我校建设“书香校园”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