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迎春花的原叶和尖叶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白花和黄花受两对等位基因(M/m和N/n)控制,一株白花原叶迎春花与一株黄花尖叶迎春花杂交,F1均表现为白花原叶,F1自交,F2中白花原叶:白花尖叶:黄花原叶:黄花尖叶=39:13:9:3。回答下列问题:
(1)迎春花的花色遗传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
(2)迎春花的黄色色素是由白色前体物经酶X催化而来,若基因M控制酶X的合成,则基因______可抑制基因M的表达而导致酶X无法合成。分析杂交实验可知,F2白色迎春花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
(3)将一纯合的黄花原叶植株进行自交,在其子代中发现一株白花原叶植株,为探究该白花原叶植株的出现是某个基因突变,还是环境因素导致的,请设计实验探究。(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孟买血型是由两对等位基因I/i(位于第9号染色体)和H/h(位于第19号染色体)相互作用产生的,使ABO血型的表型比例发生改变,其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H基因表达的产物是A、B血型表现的基础
C.父母均为AB型血时,可能生出O型血的后代
D.O型血对应的基因型可能有5种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图1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两种致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甲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5/81。用某种限制酶对图1中部分个体的甲病相关基因切割后电泳,甲病相关基因的酶切位点及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号个体的乙病基因来自3号和4号
B.8号个体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C.5号个体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8/81
D.若9号个体为正常女性,其甲病相关基因切割后电泳可得4种长度的片段
类型:多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强度的密闭系统装置,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三装置中种子的质量相等且不考虑温度引起的体积膨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管中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是种子呼吸消耗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的差值
B.A、B两试管有色液滴左移的速率一样
C.一段较短时间后,玻璃管中有色液滴移动距离的关系可能为 hC>hB>hA
D.当种子中的有机物消耗完毕,温度计读数TC最低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研究小组选择健壮的、处于生长期的某种绿色植物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实验:
(1)分别选择该绿色植物不同比例的叶片进行完全遮光处理,在适宜光照下检测未遮光处理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①本实验检测的是______(填“净光合速率”或“总光合速率”)。
②该实验结果说明未遮光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其淀粉含量的关系是______。试分析随着遮光叶片比例上升,未遮光叶片淀粉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据此推测,摘除花、果实等非光合作用器官,叶片的光合速率______
(2)该研究小组又利用该绿色植物进行了如下实验,图甲表示实验装置,图乙表示实验结果。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如果适当增加图甲中灯与广口瓶之间的距离,短时间内叶绿体中ADP的含量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当光照强度为80W时,叶绿体内产生的氧气的扩散方向是______
②用上述装置测得的数值与实际光合速率相比______(填“偏高”、“偏低”或“相同”),原因是______
③如果将装置中的CO2缓冲溶液改成清水并对装置进行遮光处理后,观察到红色液滴向左移动,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A.有无氧呼吸存在
B.呼吸底物中有脂肪
C.有氧呼吸速率小于无氧呼吸速率
D.植物呼吸使玻璃罩内温度升高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有一雄性不育的水稻品种A(2n=24,开两性花,不能产生可育花粉,但能产生正常雌配子),其雄性不育是由细胞核、细胞质基因共同决定的。
(1)雄性可育和雄性不育是一对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提出了关于品种A雄性不育原因的假说:细胞质N基因在线粒体中编码一种酶,其突变基因S表达产生的酶无活性,可导致雄蕊发育异常;而核基因R可产生相同的酶,保证雄蕊发育,而r基因无此功能。基因型为S[Rr]的个体为___________(填“雄性可育”或“雄性不育”)。写出品种A的基因型__________
(3)现有一优良水稻品种B,基因型为N[RR]。欲获得雄性不育品种B,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水稻品种A、B进行杂交,获得F1,写出此杂交的具体操作过程 ____________
②将F1进行自交获得F2,F2中雄性不育的个体占____
③F2的雄性不育植株含有品种A的一些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为了获得除雄性不育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来自品种A外,其余染色体均来自品种B的雄性不育品种B。育种思路是________
(4)不同品种的水稻DNA分子上有本品种特异性的碱基序列ID,分析这些碱基序列的种类,可以确定这段DNA分子的品种来源。现已初步确定R/r基因位于水稻的7号染色体,为进一步确定R/r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科研人员分析了雄性不育品种B的7号染色体上的ID序列(ID1~ID7)的来源。结果如图所示。与R/r基因紧密连锁的ID序列应来自___________(填“品种A”或“品种B”)。分析图可知,R/r基因位于_________序列之间。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野生型拟南芥的叶片是光滑形边缘,研究影响其叶片形状的基因时,发现了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每个隐性突变只涉及1个基因。这些突变都能使拟南芥的叶片表现为锯齿状边缘。利用上述突变培育成6个不同纯合突变体①~⑥,每个突变体只有1种隐性突变。不考虑其他突变,根据表中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

子代叶片边缘

①×②

光滑形

①×③

锯齿状

①×④

锯齿状

①×⑤

光滑形

②×⑥

锯齿状

A.导致①锯齿的突变基因与导致⑥锯齿的突变基因为等位基因
B.③和④的后代与①和②的后代杂交,子代全为叶片边缘光滑形
C.①和②的后代与①和⑤的后代杂交,子代叶片边缘锯齿的概率为1/2或1/4或7/16
D.若②和⑤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说明突变体⑤的突变基因与其他突变体突变基因不在同源染色体上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蓝粒小麦是小麦(2n=42)与其近缘种长穗偃麦草杂交得到的。其细胞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一对4号染色体(均带有蓝色素基因E)代换了小麦的一对4号染色体。小麦5号染色体上的h基因纯合后,可诱导来自小麦的和来自长穗偃麦草的4号染色体配对并发生交叉互换。某雄性不育小麦的不育基因T与等位可育基因t位于4号染色体上。为培育蓝粒和不育两性状不分离的小麦,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不育小麦的基因型是________,F1中可育株和不育株的比例是________
(2)F2与小麦(hh)杂交的目的是________
(3)F2蓝粒不育株在减数分裂时理论上能形成________个正常的四分体。如果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来自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4号染色体随机分配,最终能产生________种配子(仅考虑T/t、E基因)。F3中基因型为hh的蓝粒不育株占比是________
(4)F3蓝粒不育株体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____变异。
(5)F4蓝粒不育株和小麦(HH)杂交后单株留种形成一个株系。若株系中出现:
①蓝粒可育∶蓝粒不育∶非蓝粒可育∶非蓝粒不育=1∶1∶1∶1。说明:________
②蓝粒不育∶非蓝粒可育=1∶1。说明________。符合育种要求的是________(填“①”或“②”)。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二倍体生物中,单体(2n-1)指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缺失一条的个体,三体(2n+1)指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单体和三体都可以用于基因定位。某大豆突变株表现为黄叶(yy),为探究Y/y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用该突变株分别与单体(7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三体(7号染色体多一条)绿叶纯合植株杂交得F1,让F1自交得F2。已知单体和三体产生的配子均可育,而一对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的个体致死。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突变株与单体杂交的F1即可进行基因定位,而与三体杂交的F1则不能
B.若突变株与单体杂交的F2黄叶∶绿叶=3:4,则Y/y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C.若突变株与三体杂交的F2黄叶:绿叶=5:31,则Y/y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D.若Y/y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则突变株与单体或三体杂交的F2全为黄叶:绿叶=1:3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根据DNA合成情况,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只有当相应的过程正常完成,细胞周期才能进下入一个阶段运行。研究证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在细胞顺利通过检查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DK可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形成CDK//Cyclin复合物,推动细胞跨越细胞周期各时期转换的检查点,且不同的CDK//Cyclin复合物在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作用不同(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由静止状态进入细胞周期时首先合成的细胞周期蛋白是CDK/CyclinD
B.检验染色体是否都与纺锤体相连的细胞周期蛋白是CDK/CyclinC
C.与G1期相比,G2期的DNA数与染色体组数均加倍
D.胸苷(TdR)双阻断法可使细胞周期同步化,若G1、S、G2、M期依次为10h、7h、3h、1h,第一次阻断时,用TdR处理的时间应不小于14h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