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有学者研究发现,关于鸦片战争后的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至于协定关税,“他们觉得也是方便省事的办法。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且因“香港在割让以前毫无商业的或国防的重要”,故“时人反对割地,不是反对割香港”。这反映出当时的人们(     
A.固守传统外交政策B.积极履行国际公法
C.国家主权意识淡漠D.践诺条约相关规定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唐前期去往印度求法的僧侣大多选择陆路,而中唐以后选择海陆者更多。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载,60位西行求法僧人中,有33位取道南海。该变化(     
A.受政局动荡的影响B.源于佛教地位的下降
C.因指南针用于航海D.反映羁縻政策的失效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表为西汉吕后时期(公元前187年—前180年)剥夺的王国封地(部分)。据表可知,当时(     

王国

说明

削夺封地

时间

归属

刘邦之子刘友封地

常山郡

高后元年

立惠帝子为常山王

刘邦之孙刘襄封地

济南郡

高后元年

立吕台为吕王

刘邦之弟刘交封地

薛郡

高后六年

立张偃为鲁王

刘邦之孙刘襄封地

琅琊郡

高后七年

立刘泽为琅琊王

刘邦之子刘恢封地

全境

高后七年

徙吕产为梁王

刘邦之子刘建封地

全境

高后八年

立吕通为燕王

A.君主专制得到有效加强B.王国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C.有力巩固了汉朝的统治D.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深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荀子主张“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王者之政也”。该主张(     
A.得到了诸侯国的普遍支持B.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适应了官僚制形成的需要D.意在重建宗法等级秩序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如图是画家古元于1947年创作的木刻版画《烧毁地契》,描绘农民们烧毁地主的土地房产契约的热烈情景,画面中熊熊烈火衬托着兴高采烈的人们。该作品可用来说明(     

A.抗日根据地土改蓬勃开展B.边区农村尖锐的阶级矛盾
C.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障D.土地革命取得了显著成果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到1981年,全国共扫除文盲约 1.4亿人,农村青壮年文盲率减少到15%左右。在改革开放初期,学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0%,接近工业化国家水平,中学入学率远远高于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这些成果(     
A.满足了现代化建设需要B.有利于国家战略的实现
C.反映出市场经济的活力D.得益于教育体系的成熟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信息技术革命使得白领人数激增,而蓝领人数减少,产生了一个“新阶级”(又称“中间阶层”)。该阶层在国家权力角逐中迅速壮大,但有很大的摇摆性,总是追随着强大的一方。它的成长弱化了被统治民众与统治者之间的政治斗争,使得群众运动减少并趋向缓和。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政治运动加速社会阶层的流动B.中间阶层成为政府管控的主体
C.科技进步影响西方国家的治理D.西方国家内部权力斗争的激化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朱元璋曾严格限制朝贡次数,有的国家十年一次,有的三年一次,有的两年一次;但有的国家仍不顾限制,一年一次甚至多次前来朝贡。据此可知明朝(     
A.始终以“天朝上国”自居B.“厚往薄来”损害经济利益
C.“协和万邦”的友好外交D.实行“海禁”维护海防安全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木材短缺在17世纪达到了引发民族危机的程度。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多层次广泛市场网络及市场需求下,纺织品的需求最为抢眼,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围绕纺织工具、纺织动力的技术革新。在使用过程中,相比木材,煤炭能量密度更高,运输和使用更为便捷,除了取暖更适合工业场合应用,能源使用成本更低,让机器替代劳动具有相当大的经济性。1688年的光荣革命加强了对产权的保护,使得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显著下降,高效率的金融市场使得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成本大大降低。企业主借助煤气灯延长了工人夜间劳动的时间,发明了三班倒的工作模式,扩大了生产车间的规模,增加了机器设备和工人数量。被煤气灯点亮的夜间街道使英国人的夜生活变得丰富,消费主义和新型工业化开始渗透到英国人的生活之中。拥有丰富煤炭资源而具备能源优势的英国不仅壮大了其经济实力、催生了科技革命,还直接转化成了军事优势和地缘政治优势,大大提升了英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摘编自孙李平《从英国工业革命中探寻金融推动能源变革的规律》

材料二   2012年以来,中国基本形成了煤、油、气、电、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4.4%,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建立完备的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建成规模最大、安全可靠、全球领先的电网,供电可靠性位居世界前列。“互联网+”智慧能源、储能、区块链、综合能源服务等一大批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正在蓬勃兴起。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进一步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初步建立电力、油气网络环节科学定价制度。协同推进能源改革和法治建设,能源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覆盖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监管、服务的能源治理机制基本形成。修订实施《节约能源法》,建立完善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公共机构节能制度。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村生活用能保障水平。中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遵循互利共赢原则开展国际合作,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庞博《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英国能源变革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的主要理念及取得的主要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英能源变革的启示。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人一票大众民主”制度的目标是实现人在政治上的平等。但这里有几个没有说出来的假设:一、所有人(公民)在智力和理性上是平等的;二、所有人在财富、时间、信息收集能力等方面是平等的;三、所有人有能力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来作出理性的决策;四、他们所作出的理性决策既符合每一个人的私人利益,也符合他们所处社会的公共利益。这些假设尽管具有高度的道德感,但在实际上并不存在。没有一个社会的人在所有这些方面都是平等的。即使经济、社会等其他所有方面都是平等的,人们在智力上也是有差异的。

——郑永年《西方民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材料反映了郑永年先生对民主制度的认识,对此提出你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论从史出,表述清晰。)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