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济淮工程被誉为“安徽版南水北调”,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由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组成。其中引江济巢段按照III级标准建设,可通行1000吨级船舶,江淮沟通段按照国家Ⅱ级航道建设,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下图示意引江济淮工程及长江和淮河流域占安徽比重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长和淮河流域占安徽省的比重 | ||
项目 | 淮河流域 | 长江流域 |
流域面积占全省的比重(%) | 48.0 | 47.3 |
水资源量占全省的比重(%) | 26.0 | 63.4 |
耕地占全省的比重(%) | 68.0 | 30.0 |
线路总长723公里 涉及安徽省12个市46个县(市、区)河南省2个市9个县(市、区)受益人口4132万人 |
A.水热不匹配 | B.光热不匹配 | C.水土不匹配 | D.煤电不匹配 |
A.引江济巢段 | B.江淮沟通南段 | C.江淮沟通北段 | D.江水北送段 |
A.合肥水陆双通 | B.增加皖北水稻 | C.提升淮河防洪 | D.改善长江水质 |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A.图中A、C两点都位于南半球 | B.B点位于D点的正西方向 |
C.D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 | D.A、B、C、D中有二点位于西半球 |
A.L1和L2相等 | B.L1约为L2的一半 | C.L2约为Ll的1.5倍 | D.L1约为L2的2倍 |
A.一直向东 | B.一直向西 | 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
太原盆地长约105km,宽达40km,下图为该盆地构造示意图。地质时期,上地幔顶面变化引起湖泊盆底变化,若下降则形成盆底1,发生湖侵;反之形成盆底2,发生湖退。湖侵—湖退影响湖水外泄量(外泄口海拔高度不变),并引起下游河流侵蚀强度的改变。完成下面小题。
A.盆底下降 | B.外泄水量减少 | C.湖面扩大 | D.湖相沉积减弱 |
A.湖侵→下游水量减少→河流侧蚀减弱→水位上升→形成阶地 |
B.湖侵→下游水量减少→河流下切减弱→水位上升→形成阶地 |
C.湖退→下游水量增加→河流下切加剧→水位下降→形成阶地 |
D.湖退→下游水量增加→河流侧蚀加剧→水位下降→形成阶地 |
地名是区域文化在地表的凝结与保留。沅江流域是黔东南、湘西地区通往长江的重要通道,主要交通线有沅江干支流航道、湘黔古道、湘川古道,其地名见证了流域演变的历史。下图示意沅江区域地名用字类型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A.沅江干流航道 | B.沅江支流航道 | C.湘川古道 | D.湘黔古道 |
A.地势崎岖 | B.降水丰富 | C.河流交汇 | D.土壤贫瘠 |
A.区位条件好,经济波动较小 | B.地形闭塞,受外界影响小 |
C.运输需求大,交通线路密集 | D.人口稠密,地方意识薄弱 |
钛材料广泛用于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领域。我国钛矿资源丰富,已探明钛矿储量的95%分布在攀枝花,多为品位较低的原生矿,伴生多种矿种,利用率低,钛矿对外依存度高。2023年“微细粒钛铁矿选矿高效回收创新技术”在攀枝花正式投运,该技术将使选钛率由29%左右提升到40%以上,实现科学增储的同时还减少钛资源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2)说明攀枝花市采用新技术开发钛矿资源对保障国家安全的意义。2023年,攀枝花市提出持续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建设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3)简述攀枝花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内容。
分组 | 处理方式 | 结果 | |
炎症组织中NE的含量(pg/mg) | 炎症组织中β-EP的含量(pg/mg) | ||
A | 正常大鼠+不做处理+生理盐水 | 61.6 | 3870 |
B | 模型大鼠+不做处理+生理盐水 | 37.8 | 4970 |
C | ① | 48.2 | 6890 |
D | 模型大鼠+电针处理+抗β-EP抗体处理 | 47.6 | 230 |
E | 模型大鼠+电针处理+6-OHDA处理 | 8.2 | 47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