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是人类最早冶炼的金属之一、在地壳中,铜主要以硫化物、氧化物或碳酸盐形式存在,其主要矿石为黄铜矿(

)、辉铜矿(

)、铜矿(

)和孔雀石(

)。尽管地壳中铁的丰度高于铜,但人类发展炼铁技术的时间较晚。有关铜及其化合物转化的部分工业流程(或转化关系)如下:

青铜是铜与锡、铅等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在古代也被称为“金”,因为新铸造的青铜器呈金色。然而,青铜器上覆盖着一层长期氧化产生的铜绿。由于埋藏青铜器所经历的地下条件,它们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自然形成了各种腐蚀涂层,包括

(黑色)、

(红棕色)、碱式硫酸铜(蓝绿色,如

、

)等。生锈使青铜器的表面呈现出最显著的特征。这一层通常不会改变青铜器的形状,而且铜绿的性质相对稳定,因此通常不会损坏青铜器。然而,如果青铜与含氯物质接触,则可能会形成

和

,这被称为“粉末锈病”,这种铜锈会通过以下反应引起“青铜病”:

与

和

反应,产生

和

(反应3)。形成的

不是致密相,进而

穿透松散相,与

结合并侵蚀

,从而形成

和

(反应2)。这些反应反复发生,直到器皿完全损坏。
可以从废青铜(

合金)中制备胆矾(

)。称取一定量的青铜废料,放入烧杯中,在通风橱中小心地向烧杯中加入浓硝酸。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红棕色气体(B),形成蓝绿色溶液(C)与白色沉淀(D)的混合物。过滤后,向滤液中添加

水溶液,然后形成蓝色溶液E和白色沉淀F。浓缩溶液E和蓝色微晶(晶粒),冷却溶液可获得粗产物(G)。
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反应2~3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2)已知在反应1过程中

所有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写出固体A的化学式
__________。
(3)写出B、D、F和G的化学式
__________。
(4)分别写出溶液C和E中的主要阴离子和阳离子
__________。
(5)为了测试产品纯度,称量0.2765g样品至250mL碘量瓶中,并用缓冲溶液溶解。向烧瓶中添加1g

,摇晃10秒后,将混合物在黑暗中保持10分钟。加水稀释后,用0.05036mol·L
-1
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时消耗20.80mL标准溶液,求出产物的纯度(质量分数)
__________。
(6)对

进行了热重分析,其重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求出过程中先后得到的三种固体的化学式
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