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值变小 | B.各物质的浓度都变大,X的转化率变小 |
C.正、逆反应速率都变大,Z的体积分数变大 | D.a+b>c+d |
A.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⑤ | D.②③④ |
容器 | 甲 | 乙 | 丙 |
反应物的投入量 | 3 mol A、2 mol B | 6 mol A、4 mol B | 2 mol C |
达到平衡的时间/min | 5 | 8 | |
A的浓度/mol·L-1 | c1 | c2 | |
C的体积分数% | w1 | w3 | |
混合气体的密度/g·L-1 | ρ1 | ρ2 |
A.若n<4,则2c1<c2 |
B.若n=4,则w3=w1 |
C.无论n的值是多少均有2ρ1=ρ2 |
D.容器甲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比容器乙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短 |
A.反应1为消去反应,反应2为加成反应 |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1和反应2平衡均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C.100MPa、200℃时,V(异丁醇)![]() |
D.100MPa、200℃时,若起始时将V(异丁醇)![]() ![]() |
A.简单离子半径:![]() |
B.W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
C.X、Y、Z三种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
D.仅由Z、W组成的分子不可能为非极性分子 |
A.b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
B.b电极发生的反应为![]() |
C.a电极生成1mol物质2时,b电极生成0.5mol气体 |
D.电子由a电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b电极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将 | 品红溶液均褪色 |
|
B | 向盛有某补铁口服液(含维生素C)的试管中滴加酸性 | 溶液紫红色褪去 | 该补铁口服液中有 |
C |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 | 溶液先变为橙色,之后变为蓝色 | 氧化性: |
D | 向加入了几滴酚酞试液的 | 溶液红色逐渐褪去 |
|
A.A | B.B | C.C | D.D |
A.N原子周围等距且最近的![]() |
B.![]() |
C.相同条件下,基态![]() ![]() |
D.该物质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有明显谱线特征 |
A.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面 |
B.与酸性![]() |
C.分别与Na、![]() ![]() |
D.一定条件下该物质既可以与乙醇反应,又可以与乙酸反应 |
A.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 B.分子中N原子采取![]() |
C.分子中键长:![]() | D.分子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