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提前收割粮食是防治蝗灾的可行办法 |
B.利用4VA诱杀蝗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
C.蝗虫从群居型转变为散居型种群密度增大 |
D.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蝗虫的若虫(跳蝻)的种群密度 |
A.戴胜和斑鸫鹛的警报声属于物理信息 |
B.戴胜和斑鸫鹛主要通过借用对方的警报信息做出逃避反应 |
C.通过警报声传递信息过程中涉及信息源—信道—信息受体 |
D.该实例体现了信息传递可调节种间关系和影响动物生命活动 |
A.蜜蜂、蝴蝶和油菜之间不存在协同进化 |
B.蜂蝶飞舞在油菜花田属于行为信息 |
C.使用农药对油菜害虫进行杀害,属于生物防治 |
D.诗句中只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 |
A.东亚飞蝗灭绝有利于其他各种生物的生存 |
B.蝗虫通过释放的4VA来增大蝗虫迁入率,使种群密度增大 |
C.利用鸭子吞食蝗虫来防治害虫属于机械防治 |
D.蝗虫释放的信息素4VA对种群数量的调节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 |
A.黄猄蚁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丰富度等 |
B.黄猄蚁的引入并不影响柑橘害虫的环境容纳量 |
C.黄猄蚁防治柑橘害虫与利用信息素防治害虫都属于生物防治 |
D.黄猄蚁与柑橘害虫之间的种间关系一定为寄生 |
植物 | 植食性动物 | 肉食性动物 | |
同化量( ×103kJ) | 465 | X | Y |
呼吸消耗量( ×103kJ) | 96 | 22.8 | 3.8 |
未被利用( ×103kJ) | 290 | 33.5 | 2.6 |
分解者分解( ×103kJ) | 14 | 2.2 | 微量 |
A.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底栖硅藻同化的总能量 |
B.影响优势种①从3月到9月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是捕食和竞争 |
C.底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变化 |
D.春季和秋季物种丰富度高于夏季,其主要原因一定是温度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