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图中输入和输出包含物质、能量和信息,在A、B、C之间的信息传递均为双向 |
B.反馈调节在系统中普遍存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
C.生态系统的置位点发生偏离时,其结构越复杂,偏离就越大,反馈调节越强 |
D.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A.土壤中的微生物均是分解者,可以将土壤中有机质分解为无机物 |
B.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能力与土壤的温度、湿度有关 |
C.探究落叶的腐烂是否与土壤微生物有关,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100℃高温灭菌处理 |
D.土壤微生物的存在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
A.甲缸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分解者数量过少 |
B.乙缸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
C.丙缸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 |
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缸不应放在黑暗中 |
A.保护湿地可扩大人类的生态足迹,使人类获得更多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
B.保护湿地能够调节气候、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维持生物的多样性等 |
C.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要远远高于其直接价值 |
D.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
A.制作果酒时,可通过控制发酵的温度、发酵液pH等措施降低杂菌使果酒变质的概率 |
B.利用酵母菌进行传统酿酒过程中,需一直保持无氧的条件 |
C.泡菜坛装八成满可以防止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乳酸菌等产生的CO2使发酵液溢出 |
D.腐乳鲜美的味道主要由曲霉分解蛋白质产生的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引起 |
成分 | 蛋白胨 | 乳糖 | 蔗糖 | K2HPO4 | 伊红美蓝 | 琼脂 |
含量/g | 10.0 | 5.0 | 5.0 | 2.0 | 0.2 | 12.0 |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
A.该培养基中的碳源为乳糖、蔗糖、蛋白胨 |
B.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
C.可根据培养基上的紫黑色菌落数推算出大肠杆菌的数量 |
D.若培养基上菌落叠加则说明水源中大肠杆菌含量可能超标 |
A.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均可分离酵母菌 |
B.可用湿热灭菌法对培养酵母菌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进行灭菌 |
C.通过接种环连续蘸取菌液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的操作,可将菌种逐步稀释 |
D.完成平板划线后,待菌液被培养基吸收,再将接种后的平板进行培养 |
A.土壤取样时一般选取表层土,取回土壤后要进行灭菌处理 |
B.所用培养基应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分离后的菌种无需进行鉴定 |
C.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选取菌落数稳定在30~300间的平板进行计数 |
D.若平板上平均菌落数为147个,则1g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数目为1.47×106 |
A.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 |
B.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 |
C.可根据菌落的特征,区分不同的微生物 |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目明显小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 |
A.变化的气温、布谷鸟的鸣叫声、桑叶的绿色都属于物理信息 |
B.戴胜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能起到加快物质循环的作用 |
C.布谷鸟的鸣叫声会提高被天敌捕食的机率,不利于种群数量的稳定 |
D.保护布谷鸟、戴胜等的根本措施是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