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O→CO2 | B.SO3→H2SO4 | C.Fe3+→Fe2+ | D.KClO3→KCl |
A.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
B.闵恩泽研发石油炼制催化剂 |
C.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
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锑、铕、锌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
A.化学性质与石墨完全不同 | B.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
C.属于胶体 | D.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
A.![]() ![]() ![]() |
B.过程1的离子方程式是:![]() |
C.过程2中,氧化剂是![]() ![]() |
D.此催化过程的离子反应为:![]() |
A.150mL1mol/L NaCl溶液 | B.50mL3mol/L KClO3溶液 |
C.75mL1mol/L FeCl3溶液 | D.25mL2mol/L MgCl2溶液 |
A.CCl4的电子式![]() | B.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
C.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OH | D.丙烯的结构简式:CH3CHCH2 |
![]() | ![]() | ![]() | ![]() |
A.称量 | B.溶解 | C.转移溶液 | D.定容 |
A.A | B.B | C.C | D.D |
A.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各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和 |
B.反应前原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原子的物质的量之和 |
C.反应前反应物的摩尔质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摩尔质量之和 |
D.在同温同压下,反应前气体体积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气体体积之和 |
A.可与碱反应 | B.有漂白性 |
C.见光能分解 | D.次氯酸钠溶液可与碳酸反应生成次氯酸 |
A.![]() ![]() ![]() ![]() | B.![]() ![]() ![]() ![]() |
C.![]() ![]() ![]() ![]() | 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