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确诊患者越多,越说明我们的医学技术强大”、“我不去检测,我就没有感染”。面对汹涌的新疫情,有些国家政客这么回答。下列哪些观点与这种“掩耳盗铃”式的“抗疫”体现的哲理构成“哲学史上的对子”(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④上帝创世说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百年党史里,有信仰和意志,有目标和方向,有勇气和力量,有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有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有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我们对历史的每一次回眸,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

6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主题是“学史力行”。《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学史力行,做到知行合一。学好党史,就要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在实践中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切实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


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学史力行,做到知行合一”的合理性。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外形美观,颜色淡雅,香气浓郁,是岁寒三友之一,也是花中四君子之首,有着不惧风霜和凌寒傲雪的坚韧品质。诗人借助这客观之象,融进自身的主观之意,赋予梅花各种美好的品格或借以揭示深刻的哲学道理,如: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下列诗句与《雪梅》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①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④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新任务,2023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案》规定,组建国家科学技术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战略规划、体制改革、资源统筹等职能,将科学技术部的部分职能划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等国务院职能部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国家外国专家局也调整回2018年所属部门,同时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局等。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知识,说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要性。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与时俱进,开辟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
②牢记初心使命,有继往开来的自信和担当
③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
④制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今世界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不确定因素层出不穷,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我们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创造了全球减贫史上的奇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人类社会贡献了一种崭新的选择。

近年来,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逐项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和中阿论坛、中拉论坛成果,加大援助援建力度,分享治国理政经验,共促包容普惠发展。截至2021年1月2日,中国政府发起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向150多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提供了大量抗疫援助,向34个国家派出36支医疗专家组,其中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过去40多年里,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的贡献率超过70%,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

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机制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外交是如何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均告失败,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联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材料三: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四: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我国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结合材料,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全面总结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的成绩和经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成立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共同绘就了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

材料一   “一带一路”倡议以互联互通为主线,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搭建以铁路、公路为支撑的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积极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中方将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各设立3500亿元人民币融资窗口,丝路基金新增资金800亿元人民币;实施民生援助项目,通过鲁班工坊等推进中外职业教育合作;举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各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阐述中国采取的行动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

材料二   成绩弥足珍贵,经验启迪未来。回望共建“一带一路”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二是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10年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坚持目标导向、行动导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就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知行合一是中国开展国际合作的一贯之举,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鲜明特色。在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从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到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从开展务实合作,到促进绿色发展:从推动科技创新,到支持民间交往:从建设廉洁之路,到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一个个务实举措,一项项合作计划,诠释着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等重要指导原则,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向着共同发展繁荣的未来不断迈进。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述共建“一带-路”走的是人间正道。
(3)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一带一路”倡议是如何运用发散与聚合的创新思维方法的。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跨越20年,“东北振兴”这一宏大命题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野。

2003年,党中央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拉开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序幕。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从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新动能、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等六方面作出重要指示。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要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高专业化素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要求,要把党的领导贯穿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加强东北地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以新风正气振奋发展信心。

从振兴老工业基地,到全面振兴,再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始终是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对此加以阐释。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网络谣言作为一虚假信息,本质上说是没有生命力的信息。有人认为,谣言重复一千遍就能变成真理。该观点否定了(     
A.人类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在于它的客观性D.真理与谣言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