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正德年间,官员徐文溥上奏:“近时时文流布四方,书肆资之以贾利,士子假此以侥幸,宜加痛革……其书坊刊刻一应时文,悉宜烧毁,不得鬻贩。”该奏疏主要针对的现象是(     
A.士子应考投机取巧B.书商刊刻时文牟利
C.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八股文体日益僵化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863年,学者张斯桂在为《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说:“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善之区、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畿勿可及已,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一今美利坚教师丁匙良器译此书,其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一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     
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B.力主融入国际社会
C.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D.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如图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A.推动城市崛起B.加强国王权力C.建立民族国家D.发展庄园经济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967年,法国学者塞尔旺施赖贝尔在其著作中宣称,如果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不迅速采取行动以重新确立对欧洲经济和社会的控制,欧洲也许会繁荣昌盛,但将在历史上第一次被更为发达的文明所摧垮并受它统治。该著作出版后在欧洲很快成为畅销书。这反映出欧洲社会
A.对美国发展模式的否定B.对战后世界秩序的不满
C.对面临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担忧D.对苏联威胁下欧洲联合的反思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恩格斯说:“这一观念特别是通过卢梭起了一种理论的作用,在大革命中和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种实际的政治的作用,而今天在差不多所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仍然起着巨大的鼓动作用。”“这一观念”指的是(       
A.对人类不平等的批判B.对社会契约论的肯定
C.对分权与制衡的强调D.对财产私有制的否定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政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武帝此举( )
A.体现以农为本B.服务于汉初战事
C.意在藏富于民D.解决了财政危机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观察下图,结合所学,下列各项中,对中国近代工业在一战期间的发展,解读正确的是
1895-1919年中国近代工业厂数和资本统计图(部分)

①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出   ②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
③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新建厂矿企业的速度和规模空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年两熟稻麦复种的耕作方式,但实行之初种植规模并不大。这种耕作方式要求收麦与插秧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平原地区稻麦复种规模大于山区。南宋时,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下。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亩产进一步提高。

北宋中期江南部分地区平均人口密度简表

地区主要地形平均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苏州、湖州、常州、秀州平原104
温州、台州丘陵55
歙州、睦州山区30

——摘编自《中国通史》等

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宋代江南经济发展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近出现的事物。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处于不断扩张之中。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如表4所示)。现有研究表明,18701914年间经济全球化达到一个小高潮。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年份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
18702445.5
18803668.8
18904994.2
190068118.2
191085162.4
1913100192.4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等

材料二   

——摘编自斯蒂芬·布劳德伯利等编著《剑桥现代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在1870到1914年间达到小高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历程。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历史脉络中,“运河”属性的体现与变化,是不同历史节点所勾连的历史进程的反映,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国家意志与民众智慧结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运河流域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紧扣图1—图4间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命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