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
B.“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
C.“如麻麦稻梁,甚时种,甚时收;地之肥,地之硗,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 |
D.“且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 |
A.侧重选拔时务人才 | B.极大促进西学传播 |
C.尚未发生实质变化 | D.深刻推动制度革新 |
材料一 唐律规定,皇亲国戚、皇帝故旧、高级官僚贵族等八类人犯罪时,处罚“轻重不在刑书”。唐律还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答三十。”“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须奏报裁决。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对妇女犯罪有些可依律酌情而处。
——据《唐律疏议》
材料二 清入关初,曾依照《明律》并参酌关外旧制,制定法律;至乾隆时期,修成了集历代封建法律之大成的《大清律例》。乾隆在《大清律例》序文中说,法律“非徒示之禁令,使知所畏惧”,更在于“弼成教化,以治其好生之德”。清代还制定了《蒙古律例》《回疆则例》等,使司法管辖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维护了法律政令的统一。
——据《大清律例》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价。A.推翻英国君主专制 | B.争取合法政治权利 |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D.实施八小时工作制 |
组织名称 时间 | 1980年 | 1990年 | 2000年 |
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 | 5.7% | 6.3% | 4.8% |
中非共同体 | 1.4% | 1.4% | 0.9% |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 9.6% | 8.0% | 9.6% |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 0.4% | 3.1% | 11.9% |
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 | 0.3% | 2.9% | 2.2% |
A.对区域组织外的贸易依赖明显 | B.一体化水平持续提升 |
C.始终处于世界经济的边缘地位 | D.区域发展极度不平衡 |
A.平衡地区差异 | B.调整工业结构 | C.应对朝鲜战争 | D.恢复国民经济 |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
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 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
材料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人民生活保障建设。1948年,东北行政区委员会颁布的《东北公营企业暂行劳动保险条例》是我国在较大区域内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解放后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积累经验并奠定了基础。1951年,政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一位得知此消息的职工说:“社会主义好,生、老、病、死有劳保。”到1952年11月底,全国实行《劳保条例》的企业达2860家,职工320万人。1953年,政务院又发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若干修改的决定》。1956年,全国实行《劳保条例》的职工达到1600万,比1953年增加了近4倍,签订了集体合同的职工有700万人,比1953年增加了10倍,合计共有2300多万职工享受了《劳保条例》规定的不同保险待遇。至此,享受劳动保险的职工占国营、公私合营、私营企业职工总数的94%。1956年,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缺乏劳动力或者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在生产上和生活上给予适当的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的吃、穿和柴火的供应,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葬,使他们的生养死葬都有依靠。”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10)》
(1)根据材料,概括过渡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特点。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 | 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 |
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 | 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 |
A.输出了革命文化 | B.政治对现实的妥协 |
C.打破了外交孤立 | D.艺术与经济的兼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