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明确对外扩张的战略意图 | B.尝试改变传统的锁国体制 |
C.回应变法自强的时代诉求 | D.欲融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
A.美苏冷战进入苏攻美守阶段 | B.美国认可苏联超级大国地位 |
C.世界紧张局势得到暂时缓和 | D.和平发展趋势成为时代主流 |
A.美日之间关系持续恶化 | B.科技革命加剧了国际竞争 |
C.日本崛起威胁美国利益 | D.关贸总协定难以发挥作用 |
材料一 1919年梁启超等社会精英游历欧洲,却到处看到和听到西方文化人士失望于自身文明,“想输入些东方文明,令他们得些调剂”的言论使他们倏然觉悟,转向国人提倡东方文化,因此引发了国内流行一时的东方文化思想。《欧洲心影录》中梁启超甚至这样感慨,我们的国家有个绝大责任横在前途,“什么责任呢?是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
从20年代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这种多少有些不太正常的过分热情逐渐消退,但各种专业译介和研究却继续得到发展。……对于近代以来屡遭西方劫难,严重缺乏文化自信的国人来说,这无疑起到一定的鼓励效果,部分扫除了由来已久的文化悲观情绪。
总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这场中国文化西播热潮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虽然西方世界的文化歧视态度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但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优势,开启了自身的近代复兴,步入又一个全新历史阶段。
——摘编自夏舒洋《一战后的中国文化西播热潮述评》
材料二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认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影响。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了经济增长。
——摘自《历史选择性必修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结束至二战期间,西方人士对中国文化态度的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原因。材料 截至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三次改革。第一次是在晚清到民国之初,竺可桢等有识之士引入了大学教育的概念;第二次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明确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大力发展理工科基础教育;第三次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确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培养建设人才的基础上,把现代研究做起来。现在进行的改革则属于第四次改革。这次改革就是要回归大学的正道,首先是要培养身心健全、灵活独立的“人”,然后是要培养各行业专才和行业领袖的“才”。
——摘编自彭笑刚《大学与伊甸园——理性教育与人性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正确;阐述须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二十四节气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其确定是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平均气温变化量与黄赤交角密切相关。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其变化范围约为22°00′到24°30’,变动周期约4万年。下图为我国某地相邻节气平均气温变量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A.立冬 | B.大雪 | C.冬至 | D.大寒 |
A.夏季平均气温更高 | B.各节气平均气温变量更小 |
C.冬季平均气温更低 | D.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更显著 |
三角洲是陆海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带,其发育演化主要受海平面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建造前河口地带同一剖面演化的四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岩层断裂下陷 | B.河流侵蚀 | C.向斜槽部凹陷 | D.海浪侵蚀 |
A.持续向海 | B.先向海后向陆 | C.持续向陆 | D.先向陆后向海 |
A.以河流侵蚀为主 | B.以海浪侵蚀为主 | C.以河流沉积为主 | D.以海浪沉积为主 |
下图为“2024年元旦部分地区北京时间整点时刻晨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14时 | B.16时 | C.18时 | D.20时 |
A.40m | B.1h20m | C.2h | D.2h40m |
A.地球形状 | B.地球自转 | C.距日距离 | D.黄赤交角 |
根据地层剖面特征可以推测所在区域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某科研小组在黄河源区某河段沿岸进行地层剖面考察,研究发现:支沟山洪沉积层由该支沟爆发的山洪沉积而成;古洪水沉积层主要由黄河干流泥沙沉积而成,该层为水平层理,分选性好,内部呈现粗细相间的沉积特征),随着气候变化又先后形成风成黄土层和现代草甸土层。下图示意该考察点位置及剖面地层序列。
海南省某黎族古村落(位于19°N)的广场上存有“立柱测午时”的古建筑。该古建筑由一根花岗岩立柱和立柱南北两侧固定不能位移的花岗岩条石组成(下图)。每天立柱的影子与条石重合时,即为正午12时。条石面以上的立柱高度为2米(已知tan60°≈1.732,tan65°≈2.14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35次 | B.90次 | C.183次 | D.365次 |
A.A | B.B | C.C | 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