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为了探究肾上腺素在糖原分解中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科学家曾经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肾上腺素施加到肝脏切片上,发现有大量的葡萄糖生成,生成量较没有施加过肾上腺素的肝脏切片超出许多。
实验二:将肝脏细胞制成匀浆,并将部分匀浆离心获得上清液和沉淀物,然后进行了4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实验选择肝脏切片或由肝细胞制成的匀浆为材料,主要理由是肝细胞中含有丰富的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的结果表明:肾上腺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实验二中,涉及的自变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第1组实验表明:肾上腺素的施加能够__________酶A的含量;第2组实验表明:肾上腺素很可能是通过__________实现它在糖原分解中的作用;第3、4组实验表明:肾上腺素的受体蛋白存在于__________(上清液、沉淀物)中。
(4)科学家在进行实验二时,发现施加过肾上腺素的实验材料(匀浆、上清液或沉淀物)中均检测到物质X,将物质X直接添加到其对照实验中,发现酶A的相对含量明显上升。请推测肾上腺素在糖原分解中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种花卉的野生型全部开红花,但实验室通过育种得到了两个开白花的突变品系。为了研究该花卉的花色遗传方式,现用野生型和两个纯种突变品系分别进行杂交实验并均得到F1F1自交得F2,结果见表格:

(1)甲同学只观察杂交组合I就推断该花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该假设成立,将所有红花选出进行自交得到的F3中白花基因频率为_____。
(2)乙同学发现杂交组合II的实验结果和甲同学的假设矛盾,于是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该花卉的花色由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决定(产生红色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B对b为显性,其中一个基因的表达能抑制花瓣中所有色素的合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能够抑制花瓣色素产生的基因是_____(填“B”或“b”),野生型红花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②杂交组合III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         
(3)在(2)成立的前提下,科学家从蓝色三叶草中获取了蓝色素基因M。
①能够将M基因送入该花卉体细胞的工具叫__________
②为了培育出开纯蓝花的花卉,最好选择基因型为_____的花卉体细胞作受体细胞。
③将一个M基因成功整合到细胞的某条染色体上,并通过组织培养得到开蓝色花的植株,为了尽快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开蓝花品系,可选用的育种方法为______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Ⅰ.小鼠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用小鼠进行遗传学实验,小鼠的弯曲尾(B)对正常尾(b)显性.遗传学家针对小鼠的尾形进行了相应的遗传实验.           
实验一:           
父本
母本
子一代
弯曲尾
正常尾
雌性全是弯曲尾;雄性全是正常尾
 
实验二:遗传学家将一个DNA片段导入到子一代弯曲尾雌鼠的体细胞中,通过DNA重组和克隆技术获得一只转基因正常尾小鼠.           
说明:①插入的DNA片段本身不控制具体的性状;           
②小鼠体内存在该DNA片段,B基因不表达,即该DNA片段和B基因同时存在是表现为正常尾,b基因的表达不受该片段影响;           
③若小鼠的受精卵无控制尾形的基因(B、b),将导致胚胎致死。           
请回答:           
(1)由实验一可知,子一代雌鼠的基因型是__。           
(2)该转基因小鼠的育种原理是__。           
(3)遗传学家认为该DNA片段插入到小鼠染色体上的位置有4种可能(见如图).为确定具体的插入位置,进行了相应的杂交实验.(该DNA片段与B或b基因的交换值为20%)           
           
实验方案:           
让该转基因正常尾小鼠与非转基因正常尾雄性小鼠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结果与结论:
①若子代__,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1种可能性;           
②若子代__,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2种可能性;           
③若子代__,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3种可能性,且完全连锁;若不完全连锁,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           
(4)若子代__,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4种可能性,且完全连锁;若不完全连锁,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           
(5)上题中的第一种①情况和第三种③情况下插入DNA方式中,插入的该DNA片段与控制尾形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分别满足遗传基本规律中的__定律.           
Ⅱ.狗的一个复等位基因系列控制皮毛中色素的分布.等位基因ay降低了色素沉积程度,产生沙色的狗;等位基因at产生斑点型式的狗;等位基因as使暗色素在全身均匀分布;等位基因ay、at、as之间具有不循环而是依次的完全显隐性关系(即如果ay对at显性、at对as显性,则ay对as也显性,可表示为ay>at>as)根据以下系谱图回答问题:           
           
(6)根据该系谱图确定复等位基因的显性顺序是__;           
(7)上述狗皮毛颜色的遗传遵循__定律;           
(8)Ⅰ1的基因型为__,Ⅲ2与Ⅲ3交配产生斑点子代的概率是__;           
(9)已知狗的长尾(A)对短尾(a)是显性.现用短尾狗(甲群体)相互交配产生的受精卵在胚胎发育早期注射微量胰岛素,生出的小狗就表现出长尾性状(乙群体).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胰岛素在小狗胚胎发育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实验思路:__           
②结果及结论:__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有利于细胞度过营养缺乏的时期,对生物体具有重要意义。但其调节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科研人员利用秀丽隐杆线虫进行相关研究。
(1)秀丽隐杆线虫有两种性别,雌雄同体(2n=10+XX)和雄性(2n=10+X),雌雄同体线虫可自交产生后代,雄虫存在时也可以杂交。特定环境下,雌雄同体线虫经____________过程产生较多的_____________的配子,该配子与染色体组成为n=5+X的配子结合发育成雄性个体。
(2)研究者用诱变剂处理雌雄同体成虫,任其自交产生F1代、F2代。
①若F1代就出现突变个体,一般认为该突变性状为显性,这是因为: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雌雄配子含有相同位点的突变基因的可能性极低,故突变个体可被视为_____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其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②在F2代出现了某一种自噬异常突变体,在普通环境下,将其与野生型雄虫共同培养,可根据子代是否出现较多性别为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判断杂交是否成功,再选择其子代中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自交,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雌雄同体;突变型雌雄同体=3:1,初步判断此突变性状为______基因隐性突变决定的。
(3)为确定此自噬异常突变体中突变的基因,科研人员对相应cDNA测序,发现突变体E基因异常,如下图所示:

图1 :野生及突变体E基因非模板链部分编码序列
(注: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起始);AGA/AGG—精氨酸;GAA—谷氨酸;AUA—异亮氨酸;UAA—终止;)
综合上述结果,从分子水平阐述此突变体自噬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细胞自噬的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自噬过程示意图
为确定E基因在自噬过程中的作用位置,科研人员利用已知功能的L基因突变体进行了一系列观察研究,结果如下:
线虫类型
细胞自噬的现象
自噬小体
自噬溶酶体
自噬底物降解
野生型
少量


E基因突变体



L基因突变体
大量


E与L基因双突变体
i_____________
Ii________________
Iii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者根据该结果推测,在自噬过程中E基因控制的过程在L基因之前。请补全上述表格。
(5)由于生物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___,细胞内自噬过程及调控机制高度相近,使得结构简单的线虫成为细胞自噬研究的模式生物。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处在有丝分裂分裂期的细胞染色体高度螺旋化,通常认为不发生转录过程。研究人员用两种活性荧光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再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波长激发光下的细胞,有了新的发现(结果如图)。

(1)实验中,用蓝色荧光染料对DNA进行染色后,用带有绿色荧光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培养细胞,使新合成的_________专一性地带有绿色荧光标记。
(2)在分析实验结果时,需要将不同波长激发光下拍摄的荧光定位细胞图象做叠加处理(图中蓝、绿色荧光叠加),图象完全重叠,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分裂期细胞也在进行转录,论证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分裂期转录的基因都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所需要的基因(管家基因),而不是细胞分化中差异性表达的基因(奢侈基因)。请写出研究人员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得到上述结果的实验思路。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有一种无毒蛇的体表花纹颜色由两对基因(D和d,H和h)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花纹颜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现存在下列三个杂交组合,请回答:
甲:野生型×白色→F1: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
乙:橘红色×橘红色→F1:橘红色,白色
丙:黑色×橘红色→F1:全部都是野生型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甲组杂交子一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_______。
(2)让乙组后代F1中橘红色无毒蛇与纯合黑色无毒蛇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在理论上是________。
(3)让丙组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橘红色的有120条,那么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理论上有________条。
(4)野生型与橘红色个体杂交,后代中白色个体概率最大的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A卷)(12分)某种果蝇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红眼(D)对白眼(d)为显性。现有这种果蝇的一个个体,基因组成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果蝇的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精细胞时,在染色体不发生交叉互换情况下,基因A与a分离的时期是____________。
(3)若该果蝇与基因型为aabbXdXd的雌果蝇交配,后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该果蝇与一弯翅雌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一个直翅个体,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在该果蝇的群体中,选择两个亲本进行杂交,使后代中雌性全部为红眼,雄性一半为红眼,一半为白眼,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球藻(一种单细胞绿藻)是研究植物生理活动的常用实验材料。小球藻的Rubisco酶具有“两面性’,C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CO2反应,完成光合作用;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O2反应,产物在线粒体中生成CO2,这种植物在光下吸收O2产生CO2的现象称为光呼吸。研究人员利用含大量氮、磷的沼液培养小球藻,进行“去除CO2低碳研究”。右图为持续通入CO2浓度为1.5%的空气下(其他条件适宜),CO2去除率与小球藻相对密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

(1)Rubisco酶的存在场所为__________,其“两面性”与酶的_________(特性)相矛盾。光呼吸过程的产物除CO2的外还有__________(物质)
(2)确定小球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的简便方法是_______。磷被小球藻吸收后用于合成_______(至少答两项)等物质而影响光合作用。
(3)小球藻去除C02的最佳时段是_______。第8天后C02去除率下降的最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温度和光照强度对正常生长小球藻代谢的影响(其他条件均为最适状态),曲线A、B分别为小球藻的真正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①图甲中表示真正光合速率的是_______(选填“曲线A”或“曲线B”)。在40℃以后两曲线的变化趋势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
②结合图甲,图乙中小球藻CO2吸收的相对量是在温度为_______时测宗的。图乙中与图甲的两曲线交点含义相同的点是_______,此时小球藻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填字母),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图中的 (填字母)来表示,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      的能量。
(2)蚕同化的能量D=      (填字母),正常情况下D∕C的比值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将蚕沙 (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 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3)若D1代表蚕传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则B1表示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果蝇红眼(R)与褐眼(r)是一对相对性状,灰体(B)与黑榴体(b)是一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研究人员将一红眼灰体果蝇(野生型)与褐眼黑檀体果蝇杂交,再将F1进行测交,只得到野生型和褐眼黑檀体两种类型。
(1)据实验结果推测,两对基因的传递____________ (填“符合”或“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 。
(2)研究人员制作了两对基因的荧光探针,根据____________ 原则对F1果蝇的染色体DNA进行原位杂交,发现有2对染色体分别带有1对杂交信号,说明两对基因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
(3)为了进一步证明两对基因的关系,取F1代雄性果蝇的精巢进行细胞学观察,发现其中部分细胞中2对染色体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模式图中所示细胞处于____________ 期,这两对染色体出现了____________ 的变异类型。通过题干中所述实验结果,上述细胞只产生了____________ 种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 。

(4)果蝇残翅(v)、多毛(h)、无眼(e)分别为2、3、4号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野生型雄蝇经过X射线照射后,与隐性纯合体雄蝇杂交,所得F1雄蝇再进行测交。大多数F1雄蝇产生数量相近的8种类型的后代,然而有一只F1雄蝇只产生4种类型后代,每种约占1/4,分别为野生型、无眼、残翅且多毛、残翅多毛且无眼。请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利用图示表示发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注:野生型果蝇的染色体图示已给出,画出异常F1雄蝇的染色体结构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