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新石器时期,长江下游的上山文化陶器精致,白彩内涵丰富;长江中游的高庙文化,陶器刻画图像繁缛复杂,表现天极宇宙观的主题;西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玉器温润,出现对昆虫羽化蜕变之力的崇拜。以上材料主要体现了(     
A.贸易往来促进文化交流B.早期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C.地区间相互隔绝的状态D.自然崇拜是文明的主题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改称为凤阁鸾台,并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风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由此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旨在(     
A.加强了皇帝制度B.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C.提高行政效率D.扩大官员选拔范围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初期察举制与科举制简表

察举制科举制
取士方式由地方州郡长承担推荐之责,按科目要求向王朝贡上合乎相应标准的士人。采用招考与投考的方式,王朝设科而士人自由报名应试。
取士标准取人标准包括德行、经术、史能、功次、文法等以文辞和经术取士,士人之进退决于程文之等第。
入仕程序既是入仕途径,也包含了选、升迁,有时甚至还有考课的成分。士子通过礼部主持的各级考试后,获得的仅仅是一个任官资格,此后须参加吏部铨选方能得官
教育背景大量孝子、隐士、侠客、贤人、名流被举荐,并不要求一定是学校生员。士子必须为学校的生员,方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据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整理

材料二   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1425年,明朝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的制度,规定“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后来被清朝继承沿用。

——林白、朱梅苏著《中国科举史话》

材料三   科举制大事年表


材料四   至1895—1905年间,科举制积弊已久,梁启超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袁世凯会同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大员一起上奏朝廷,称“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民间更相率观望”。于是,1905年科举制在内外交困之下走到了历史的尽头。科举被废之后,近代新式学校迅速发展。知识分子逐渐地从封建官僚政治的束缚下解脱出来,或通过报刊、学术活动等手段议论国事,影响政治;或进入学堂或出洋留学,但他们的利益被侵害,使其已极少对晚清统治者抱着死心塌地的忠诚了。士绅阶层也把目光和精力投向地方,借清政府开办新政之机,加紧同地方政治势力的联结,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直接同清朝中央政府分庭抗礼。钱穆先生对此论道:“晚清末年取消……科举制度,而西方民主自由的地方选举,急切间未能学到,于是政治失却重心,实际上握有军权,即握有了政权。”

——据周宁《蓦然回首:废除科举百年祭》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初期察举制与科举制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影响。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影响较大的农民起义

仁宗庆历三年五月(1043年)

王伦领导的沂州(今山东)起义

仁宗庆历三年八月(1043年)

张海、郭邈山等领导的京西路、陕南农民起义

仁宗庆历三年十月(1043年)

邵兴领导京西路光化军和农民起义

仁宗庆历七年十一月(1047年)

王则领导河北东路贝州士兵和农民起义

——摘编自赵继颜《北宋仁宗时期的农民起义》

材料二 在王安石变法实施初期,苏轼就指出,骤行新法“其进锐者其退速”,欲速则不达,因此需要徐徐图之。再次,派遣专使推行新法,“事少而员多”,增加了冗员和冗费,“人轻而权重”,更是容易滋生弊端。苏轼经过长期实地考察,于元祐元年(1086年),写了《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他在奏状中说:“熙宁以来,行青苗、免役二法,至今二十余年,法日益弊,刑日益烦,盗日益炽,田日益贱,谷帛日益轻,细数其害,有不可胜言者。”因此,他建议朝廷“所有已请过钱斛,候丰熟日,分作五年十料(即十批、十次)随二税送纳。或乞圣慈念其累岁出息已多,自第四等以下人户,并与放免”。即是说,废除《青苗法》后,农民所欠官府的钱粮,允许分期分批归还,四等以下的贫困户应该全免。

——改编自莹光《苏轼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中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苏轼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图是1942年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左右两边人物分别是林肯与孙中山,并印有三民主义。这枚邮票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枚用外国文字组成中心图案的邮票。据此可知当时(       )
A.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B.美国社会已认可三民主义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D.中国战场的抗战得到肯定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积极介入越南战争,为越南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大米等物资援助,还派遣了一些军事技术人员前往协助。中国的这些行动(     
A.推动对外全新局面的形成B.促使外交关系突破了僵局
C.加快东南亚国家联盟发展D.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清朝雍乾时期,在聚族而居地区,“于族长之外,设立族正,官给印照,责令约束族丁”。族正既不同于族长,又不同于政府官员,具有双重身份,成为政府与宗族之间的媒介。这一制度的推行,旨在(     
A.加强基层社会治理B.强化强宗大族的势能
C.革新地方行政区划D.弱化政权族权的结合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国皖南山区传统民居为了增加采光通常会修建天井,下图为皖南某地(118°E,30°N)一处民居天井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一年中,正午阳光如甲所示照射到盆景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约为(     
A.15°SB.15°NC.3°SD.3°N
2.正午阳光从甲向乙移动期间,当地(     
A.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B.同一地点日出日落的方位逐渐向南偏移
C.在同一地点、时间、方位再次看到日出D.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先变小后变大
类型:选择题组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FeS、中的若干种物质组成,设计部分实验方案探究该固体混合物的成分,所加试剂均过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A中一定含有B.固体A中一定含有S和
C.该固体混合物至少含和FeS中的一种D.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常温下,难溶盐CuR、ZnR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热力学趋势很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下,约为
B.向q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对应金属的硝酸盐固体,溶液组成可能变为p点
C.a点对应的CuR溶解体系中,v(溶解)>v(沉淀)
D.向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溶液,首先析出CuR沉淀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