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机器分类 |
1906—1909 | 刺绣编结缝纫机器;机器及配件 |
1910—1922 | 刺绣编结缝纫机器,织造机器;机器需用器具,农业机器,运动机器,酿酒蒸馏制糖机器,他类机器及零件 |
1923—1931 | 纺织厂机器;机器需用器具,农业机器,运动机器,酿酒蒸馏制糖机器,发电厂机器,他类机器及零件,订书切纸机器,抽水机器,车床机 |
A.迎来短暂春天 | B.重工业成为主导 | C.工业结构不断完善 | D.地域分布不平衡 |
A.阻断了国共经济合作 | B.适应了持久抗战需要 |
C.缓解了通货紧缩压力 | D.提高了民众的购买力 |
A.为中国史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 B.确立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 |
C.增强了世界对中国历史的认可度 | D.仍无法解决中国史学的研究难题 |
A.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 B.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
C.政府与市场的互动 | D.计划经济的成败得失 |
A.捍卫了雅典的民主制度 | B.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
C.彰显了公民的城邦主权 | D.得到了严格的贯彻落实 |
A.维护了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 | B.抨击了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 |
C.激化了王权与教权间的矛盾 | D.适应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
产值 | 利润 | 用于分红的利润 | 回投利润 | |
1762年 | 13500 | 约2100 | 210 | 1000 |
1763年 | 15200 | 约3000 | 350 | 1700 |
1764年 | 17000 | 约3100 | 350 | 1800 |
A.英国企业家的吝啬做派 | B.工业革命资本积累不足 |
C.工业革命条件并不成熟 | D.经营观念推动资本积累 |
A.联邦制原则受到挑战 | B.三权分立机制被破坏 |
C.中央集权制难以实现 | D.国会权力扩张遭抵制 |
A.全球性经济危机波及农业生产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弊端 |
C.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成效甚微 | D.工业化建设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
A.有助于控制贫富差距 | B.杜绝了国家出现财政赤字 |
C.完善了社会保障机制 | D.满足了公共事业所需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