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弥补专制体制的缺陷 | B.延续原始民主的传统 |
C.再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 D.强化政治文化的认同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宋明之间中国白银需求增长一直快于供给增长,明代白银购买力相当于宋、元时期的两倍。而美、欧正处于“价格革命”时期,导致中国商品以白银为计量单位所表示的相对价格极为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价格优势。有些外国学者则估计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都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剑桥中国明代史》
材料二1888—1900年,中国进口有限地超过了出口,每年平均入超40,876,000海关两。1900年以后入超大大增加,1901—1911年每年平均达121,377,000海关两、在1894年至1911年期间,清政府向外国人签订的贷款达746,220,453两库平银。其中330,587,160,两贷款用作兴建铁路之用,以后用铁路本身的收入偿还、除了铁路建设的巨额借款外,借款主要用作中日战争的军费(119,838,648两)以及中国必须支付这个战胜国的巨额赔款(263,176,701两)。……从1902年起至少要筹措同样多的款项已偿还每年的庚子赔款、在清朝的最后几年,归还各项借款和庚子赔款的数额每年合计达四千六、七百万两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18世纪的中国和印度还占有一半以上世界财富,1900年中国却沦落到工业化程度最低、最贫穷的国家之中。当时世界80%的工业产品都来自欧美,10%来自日本,中国仅占7%。
——摘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财政状况恶化的原因和影响并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A.中国的顽强抵抗延缓了列强侵略步伐 | B.鸦片战争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C.资本输出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本动力 | D.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其历史必然性 |
A.疆域面积日益扩大 | B.政治构建受到社会转型影响 |
C.贵族统治趋于瓦解 | D.诸侯国内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
A.南北文化不断交融 | B.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
C.社会成员渐趋平等 | D.边境榷场贸易的繁荣 |
A.维护了清朝司法主权 | B.利于清朝逐步进入近代法治社会 |
C.不利于双方友好贸易 | D.推动了清朝对国际法的深入了解 |
A.中国通商口岸开放数量 | 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
C.世界工业发展水平 | D.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
A.地方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 B.地方门阀士族的势力壮大 |
C.国家强化经济管控的必要性 | D.藩镇割据的局面逐渐产生 |
A.标志唐朝由盛而衰 | B.加剧了唐政府的财政危机 |
C.使得均田制被废除 | D.促进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
A.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 B.分化事权造成地方官僚机构臃肿 |
C.强化中央集权效果显著 | D.铲除了地方割据赖以生存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