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产生世界最早的农业 | B.人们出现定居的生活 |
C.处于文明的起源时代 | D.农业生产模式的调整 |
A.迎合中体西用的救亡王张 | B.折射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 |
C.体现文学革命的进步思想 | D.铸就社会革命的锐利武器 |
A.民族意识的增强 | B.新式教育的发展 |
C.宗藩体制的解体 | D.清末新政的推动 |
A.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B.商帮的兴起和发展 |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 D.经济型市镇的繁荣 |
A.考古发现较官方正史记载更接近历史真相 |
B.合理的历史想象在历史考证中有重要作用 |
C.判断史料真伪是进行史料实证的首要步骤 |
D.文字遗物在对遗址性质判断上起关键作用 |
A.推行“一国两制”方针 | B.不承诺放弃武力统一 |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D.港澳台协同发展战略 |
材料 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等于在“美国的后院”放了一把火,门罗主义被凿了一个大洞。1961年4月15日,肯尼迪政府公然轰炸古巴机场,苏联政府公开支持古巴。美国的强硬政策迫使古巴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以寻求苏联的保护。苏联认为古巴是苏联在拉美的一个阵地,是社会主义的“橱窗”。1962年7月,苏古达成协议,8月苏联导弹开始秘密运往古巴。1962年10月14日,美国U-2高空侦察机发现古巴正在修建发射苏制中程导弹的基地。10月22日,肯尼迪宣布对古巴实行全面封锁,当天美国海军陆战队作好全面战争的准备,几百架装有多枚原子弹的战略轰炸机随时准备起飞。24日苏联舰队接近古巴,在古巴的苏军增加到42000人,美苏直接军事冲突一触即发。在这关键时刻,苏联舰队突然停止前进,赫鲁晓夫要求高峰会谈,最终美苏达成协议,美国从土耳其撤出导弹,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
——摘编自岳澎《战后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及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对古巴革命的态度及目的。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B.第二次世界大战 | C.华夫脱运动 | D.卡德纳斯改革 |
A.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 | B.直接推动了西安事变爆发 |
C.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 | D.违背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
A.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B.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
C.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 D.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