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更大空间 | B.突破了高度集中体制的限制 |
C.改革重点逐渐由经济转向政治 | D.实现了对传统经济模式改造 |
A.彻底摧毁了法西斯国家的武器发展 | B.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的关键 |
C.隐含战后遏制苏联实力发展的企图 | D.使得垄断资本主义扩展到军事领域 |
法英德三国人口增长对照表(单位:人) | 19世纪60年代末法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第二强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法国没有能维持工业优势,经济增长缓慢,被美、德新牌资本主义国家超过。 | ||
1871年 | 1914年 | ||
法国 | 36102000 | 39601000 | |
英国 | 26100000 | 40800000 | |
德国 | 41000000 | 67400000 |
A.人力资源不足影响了法国的发展 | B.普法战争是阻碍法国发展的根源 |
C.人口问题决定了国际格局的演变 | D.各国向其殖民地移民政策的后果 |
A.促成了欧洲国家的统一 | B.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意识 |
C.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多元 | D.促进了思想的逐步解放 |
A.社会矛盾较为尖锐 | B.议会主权地位日益提升 |
C.带有开明专制色彩 | D.注重维护下层群众利益 |
A.得益于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 | B.意在解决经济建设失衡的现象 |
C.促使三线建设方向发生改变 | D.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现 |
A.社会政治局势动荡 | B.政府赋税压迫沉重 |
C.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 D.列强侵略程度加深 |
A.另辟选官途径 | B.保护八旗生计 | C.吸引关内人口 | D.充实东北边疆 |
类别 | 黄河流域 | 长江流域 | 其中两浙路 | |
租税额 | 绢 | 37.39 | 48.48 | 23.28 |
幼 | 38.06 | 50.42 | 25.0 | |
丝锦 | 35.55 | 52.64 | 21.71 | |
上供额 | 绢 | 27.11 | 72.16 | 30.79 |
绌 | 18.32 | 81.21 | 26.46 | |
丝锦 | 5.12 | 94.88 | 68.17 |
A.丝绵是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 | B.丝织业重心呈现南移的态势 |
C.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越北方 | D.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蓬勃发展 |
文献 | 记载内容 |
《汉书·宣帝纪》 | (宣帝下诏)传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其令郡国举孝弟,有仁义闻于乡里者各一人。 |
《汉书·杜周传》 | (成帝在对策时说)天地之道何贵?王者之法何如?“六经”之义何上?人之行何先?取人之术何以?当世之治何务?各以经对。 |
《后汉书·光武帝纪》 | 《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汉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 |
A.成为朝廷处理政事基本依据 | B.在统治者的异化宣传中趋于僵化 |
C.逐渐罢黜其他思想成为正统 | D.被作为处理社会事务的法律规范 |